天下歸一
聖人王龍曉轉過頭說:“陛下,這個轎子以後不會再用了,讓唐隊長帶回皇宮,留作紀念吧!”
等王龍曉走遠以後,武威陛下困惑地問文王:“龍兒,他以後不出使,也不出徵了嗎?他到底是什麼意思?”
文王王誠搖了搖頭道:“陛下,我也不知道龍兒,這麼做,究竟是什麼意思。諸位王爺,龍兒和你們說了嗎?給我們解解惑!”
“這多明顯,出征齊國,聖人他不去了。讓陛下親征,齊國只有六十萬軍隊,嚇他們一下,他們就投降了,根本不需要聖人佈局。齊國歸附大唐,天下歸一。聖人自然就不用再出使了,你們是當局者迷呀!”賢王爺王宇飛給武威陛下他們解釋。
唐武王接過話:“陛下,聖人在軍中威望太高,再陪您出征齊國的話,不利於陛下在軍中樹立威望!陛下御駕親征,調派軍隊,征服齊國,一統天下。這是千古功績,必定彪炳史冊!為後世稱頌!不僅可軍中樹威,還可以積累民望!這更利於天下穩定!龍兒這是給陛下讓道!”
治王爺也笑著說:“龍兒,之所以這麼做,一來為陛下在大唐軍民心中立威信,二來為天下長治久安。聖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天下百姓,沒有任何的私心。他只希望天下的百姓能夠豐衣足食,安居樂業。國家繁榮安定,萬世昌盛。”
武威陛下吃味道:“這麼看來,朕和文王還不如各位王爺瞭解龍兒呀!你們跟隨聖人,眼界智慧都比以前高太多了,以後要多到文王府找龍兒聊聊天,不然就被你們比下去!慶功宴已備好!諸位王爺請!哈哈!哈哈哈!”
......
秋天雖不及春意盎然,卻勝過夏日炎炎驕陽,還有中秋的花好月圓,是收穫的季節,色彩斑斕,卻又沉靜內斂;累累碩果掛高枝,垛垛糧倉堆萬家,涼涼微風拂面過,縷縷秋思入窗來。
道道陽光灑落在臥房內,小龍曦雙手抱著哥哥王龍曉的手臂,小嘴巴還吶呢著夢語,一條小腿搭在哥哥身上。王龍曉從睡夢中醒來,溺愛地望著弟弟,又看了看床裡面的妹妹芙蓉,又緩緩閉上眼。
下午時分,武威陛下一眾人來文王府拜訪聖人王龍曉。
在中庭大堂中,武威陛下向聖人請教:“龍兒,齊國若是在大唐兵威之下,不投降的話,朕是否令大軍進攻,還是採用別的手段?你給吾分析一下!出出主意!”
“陛下,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分三個假設。第一個假設:陛下御駕親征,大軍兵臨城下,齊國望風而降!這是最好的結果。”
“第二個假設:在兵臨城下的情況下,齊國對峙不降,我們就要命大唐商人從齊國撤離大唐的所有產業和財物糧食,一旦齊國干預阻擾,扣押以及傷害大唐的商人。陛下就命大軍攻擊,這是一個絕佳的理由。”
“第三個假設:若大唐商人全部都安全地撤出齊國,齊國的土地不適合耕種,大多土地只有礦產和食鹽。大軍長期圍困邊境,大唐不能讓一顆糧食到齊國。最多半年齊國必內亂,百姓就會迫使齊國皇室投降。這是最糟糕的辦法,也是我們不想見到的。”
“我也不希望第二和第三個假設的情況出現。兵無常勢,水無常形,陛下隨機應變就行!吾只有一個要求,也可以說是請求!盡最大力量保全軍士和百姓的性命!這會使陛下在軍中威望更高,天下百姓會更加擁護您!為天下一統後,社稷長期安定打下良好的基礎!”王龍曉清晰地說。
齊王叫罵:“草!他!大!爺!明明知道大勢已去,楚懷王就是不投降!我們這幾個老傢伙陪著聖人圍困丹陽小半年之長!要不是聖人顧忌太多,我們半天就可以攻進丹陽。不過保全一百多萬百姓的性命,這樣做,也算值了!”
唐成王期希道:“希望齊王能識時務,果斷歸降!齊國與其他國度不同,齊人重利輕義,狡詐多變,自私自利。一旦長期圍困,齊國皇室處境堪憂,還會有亡族之險!”
唐武王回憶:“以前未央是齊國附屬國,一直與道中交戰,艱難無比。齊國因為無利可圖,就沒有出兵出力相助過,我們對齊國的怨恨遠遠大於道中。說話不算數,唯利是圖的國度。齊王昏庸重利,膽小狡詐,多疑少謀,本王以為重兵與城下,他們八成就投降了!”
聽完他們的言論,武威陛下向聖人問詢:“龍兒你說,第一種假設有多大機率能實現?武王爺有八成把握,你有多大把握?”
“七成把握吧,事情沒有發生,誰也不知道是什麼結果。我們不能憑猜測去做事,要推演種種可能,謀定而後動!按最壞的結果做準備就是,驚喜就會在身邊。若是按最好的結果去做,厄運就有加身的可能。”
“國事就到這,以後國事我也不參與了。你們商量,陛下決定就行!離明年三月仙門招生,只剩半年多,吾要修養身心!我們都是親戚,聊聊家常,我隨時歡迎!”王龍曉打定主意後,說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