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花團錦簇> 第二四一章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四一章 (2 / 3)

總之這件事一直在呦呦的心裡困擾著她,導致她午飯吃的都心不在焉。同樣心不在焉的還有譚麗娘,表現在做菜是把鹽當成了糖,洗碗時差點把醬菜當成垃圾倒掉。

還是陶陶終於看不下去,從譚麗娘手裡把醬菜碗拿了下來放進碗架上,“娘,你怎麼了?從中午回來就魂不守舍的。”

譚麗娘被女兒叫回了神,猶豫了一下,問她,“陶陶,你們在家有沒有聽到什麼動靜?”

“什麼動靜?沒有啊,挺安靜的這一天。”陶陶不明白她的意思。

譚麗娘同陶陶解釋,她今天去掃墓的時候依然像上次那樣,去給隔壁的花家二老上香燒紙錢,卻發現花家二老的墓前已經有人來祭拜過了,不止燒了紙錢燃了香燭,甚至還酒和肉。

“我就想著是不是花大哥回來了,可是你又說沒有聽到動靜,難道是我想錯了?”

花呦呦沒想到真的是花易巖回來了,還去掃墓祭拜了,也是不巧兩個人居然沒有遇到?那,自己要不要把竹馬叔叔回來的訊息告訴她?

呦呦不過一猶豫,就錯過了時機,張嬸過來串門了。

之前說過,張嬸是個妙人,妙人的最大特點就是左右逢源審時度勢。之前張嬸有意為自己長子張志林求娶陶陶,被陶陶和譚麗娘隱晦地拒絕了之後,並沒有立即讓張志林不再來譚家看書,而是一如往常地走動,直到半年多以後才藉口課業繁多慢慢減少來的次數。而譚麗娘為了補還之前豆腐飯的人情,後來張嬸那裡買了不少雞蛋,每次都多給了些錢。

張嬸已經有些時日不曾到譚家來了,突然登門不知道有什麼事情?想到張家又兩個兒子,而且大兒子已經年滿十五了,呦呦就猜會不會和他們之前聽到的徵兵的事有關

不用呦呦多猜,張嬸很快就說明了來意,果然和她想的一樣,同徵兵的事有關。

“孩子他爹在衙門已經得到準信了,年滿十五的家裡有兩子以上的,必須出一人從軍。”張嬸一邊哭一邊說,“縣太爺還說,孩子他爹大小也算個官吏,要起帶頭作用。什麼官吏?!不就是一個小捕快,算的什麼官什麼吏?”

譚麗娘一邊安慰張嬸一邊倒了茶水給她喝,又拿了帕子給她擦眼淚。

張嬸哭了一通,喝了一杯茶擦掉眼淚,繼續說,“麗娘妹子你也知道,我們家志林一個書生,肩不能擔手不能提的,讓他讀個書寫個字還行,讓他去上陣殺人,他哪有那個膽子,殺雞都不敢!”

譚麗娘也是有兒子的人,對張嬸的心情格外理解,勸了她一通後,突然想起來,“不是說,可以以銀代人?”

張嬸抹眼淚的動作頓了下,放下手嘆氣,“是的,要三十兩!咱們一個普通人家,哪有三十兩?我把家裡的現銀都找了出來,也才十五兩不到,我把前幾年你大哥給我置辦的一支簪子當了,換了二兩多一點,這還差十多兩呢!”說完又哭了起來。

話說到這裡,譚麗娘再不明白就是傻子了。她起了身從櫃子裡拿出一個匣子出來,當著張嬸的面,開了鎖開啟匣子,匣子裡放著一個五兩的銀錠子,和加起來差不多三兩的碎銀子,還有一些銅板。

譚麗娘從裡面拿出那個銀錠和碎銀子用一條帕子包起來交給張嫂,“嫂子也知道,我們這一家看著都是婦孺,花費不多,可是進項也少,這五兩銀子還是前些天繡坊給的定金,嫂子拿去先應應急,把這事應付過去再說。”

賜宴群臣結束後,皇上帶著花易巖、福賢王回了御書房。簡單的褒獎和誇讚後,皇帝提出來要讓花易巖鎮守邊疆,“北境你我打下來的,交給別人,我不放心。”在面對自己的弟弟和好兄弟的時候,皇帝仍習慣自稱為“我”。

皇帝這樣說是因為他了解花易巖,基本自己提出的要求他都不會反駁,更何況他厭惡朝堂上的爾虞我詐,相比之下去邊境做一方大員更和他心意。本以為花易巖會十分高興地領命,卻不料他向前一步跪在了御書房中央,他拒絕了!

別說皇帝不理解,福賢王更加不理解。兩個人驚奇地看著花易巖,等著他給出的解釋。

花易巖的理由也很簡單,自古忠孝不能兩全,他現在已經盡忠了,請皇帝放他回家盡孝。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皇帝聽了嗤笑一聲,“別人不知道你我還不知道,你的父母早就已經逝去了,家中再無別的長輩,你去給誰盡孝?”

花易巖臉一紅,低聲說:“那也得回去掃掃墓祭拜祭拜了。”

話音一落,福賢王也笑了,“兩年前大軍開拔時,皇兄不是給你假讓你回鄉掃墓去了?況且,既是盡孝,衣錦還鄉才是正經,做什麼非要辭官?”

皇帝點頭,命令花易巖說實話。

花易巖無法,只得實話實說。

“臣自小有一個青梅竹馬,兩家是鄰居,可惜她是家中獨女,她的父親要求她的夫婿入贅,小人又是家中獨子,父母不允,一直這麼耽擱著。後來他父親的同窗獨子來投靠他們家,入了贅。我看她成親了對方對她也不錯,就離家從軍了。三年前聽說她的夫君沒了,我想回去求娶,又怕她嫌棄門第懸殊不肯嫁我,只得出此計策。”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