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下旨開倉放糧,錢縣令卻趁機中飽私囊。
這是大逆不道之罪,可是要掉腦袋的。
錢縣令也深知這點。
縣尉崔懷遠是怎麼栽在楊安手上的,他可是記憶猶新。
而眼下他的罪行,偏偏又被楊安撞破。
落在楊安的手裡,絕對沒有什麼好下場。
所以他稍加思索,便當機立斷,要倒打一耙:
與其被動,讓楊安抓住送到皇上那定罪,
還不如鬧個魚死網破,先把這個楊安給解決了。
至於那個太子,是真的還是假的,並不重要。
如果是假的,正好可以名正言順地將楊安和假太子一起抓起來,向皇上報功。
如果是真的,那也好辦。
早就聽說太子荒淫享樂,愛好美色,把楊安給辦了之後,再多用幾個美色把太子給爭取過來。
到時候,就算自己仍然要被治罪,但有太子幫著自己說好話,再怎麼著,罪行也比殺頭要輕。
錢縣令打得如意算盤,可是他不知道的是,他所聽到的,只是早年間太子的傳聞。
而如今的太子,在楊安的耳濡目染之下,已一改前非,嚴於律己,心懷百姓。
見錢縣令的手下十幾人要過來拿楊安,太子一拍桌子戰了起來:
“本宮在此,爾等豈敢放肆!”
太子貴為一國儲君,自有一股威嚴在。
錢縣令的手下,被太子的氣場震懾,頓時遲疑起來。
見此情景,錢縣令頓時急了,
“這是假冒的太子!”
“你們怕什麼?”
“出了事有老爺我給你們擔著!”
聽到錢縣令的話,這些手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還是原地不動。
錢縣令一看自己的話沒有見效,眼珠子一轉,計上心來:
“老爺我命令你們,抓住此三人,賞你們白銀千兩!”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