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個時候。
“嘶……這面牆是……?”
龐小鬥注意到,面前的這面牆與之前的走廊材質完全不同,構建起這面牆的不是岩石,而是由一根根大概直徑只有5公分的木條疊壘而成,排列的非常整齊,從他這個角度看過去的時候,只能看到這些木條的橫切面,密密麻麻。
看到這一幕,龐小鬥心裡已經有了一個答案。
但他依然還是湊近了這面“木牆”仔細的檢查了起來,這些木條的木心呈現出明亮的黃色,樹皮也全部都被去掉了,而且雖然時間已經過得非常久了,這些木條都出現了幹裂的跡象,但湊近了之後依然還是能夠聞到一股淡淡的柏木清香。
“呵呵,果然是‘黃腸題湊’啊,看樣子這座神秘墓穴的規模大不到哪去,但是身份卻是不低呢。”
龐小鬥笑了起來,終於確定了自己的答案。
所謂的“黃腸題湊”,乃是一種盛行於周朝和漢朝的墓葬形式,與梓宮、便房、外藏槨、金縷玉衣等設定共成一體,一般只有歷代皇帝的陵寢才有資格使用這樣的墓葬形式。
“黃腸”,指的便是這些去了皮的黃心柏木。
而“題湊”,形容的則是這些柏木的擺放形式,就像龐小鬥看到的這樣,它們層層平鋪、壘疊,並且全都要與同側的槨室壁板呈垂直方向,這樣一來不論是從裡面看還是從外面看,都只能看到這些木條的端頭橫切面),題湊的名稱便是根據這種特定的方式衍生出來的。
當然隨著後來的發展,個別受到皇帝特賜的官員或是寵臣也可以使用“黃腸題湊”了。
但入殮的時候卻不能使用“金縷玉衣”,只能使用相應規格的“銀縷玉衣”或是“銅縷玉衣”。
所謂“玉衣”,也可以非常形象的稱之為“玉匣”或是“玉柙”,這是漢朝最高規格的喪葬殮服,其製作工藝便是將無數的玉片連線起來,做成人形將屍體嚴絲合縫的包裹其中,就像一個大套子。
古人認為玉石乃是“山嶽精英”,使用玉石包裹身體便可以防止屍體的精氣外洩,起到屍骨不腐,可求來世再生的作用。
事實證明,這其實並沒有什麼卵用,包裹得不夠嚴實的屍體,該怎麼腐爛就怎麼腐爛了,最後化為塵土,就只能剩下一個空殼玉衣,而包裹的嚴實的……最終因為陰氣久聚不散,防腐的作用是達到了,甚至可以像是活著的時候一樣活靈活現,但裡面的屍體卻都像蟬蛹一樣成了邪物,一旦強行退去這層“玉衣”,便會變成令人聞風散膽的血屍,禍害人間!
哦,對了!
所謂的“金縷玉衣”、“銀縷玉衣”或是“銅縷玉衣”,差別只在於連線玉片的細線到底使用的是金線、銀線還是銅線罷了,對其最終的結果其實並沒有任何不同。
只是方便了後來的倒鬥或是考古者確認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提供了便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