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一開,再無阻擋,數萬寧軍瞬間湧入光州城中。
但是他們卻沒有遇到,預料中的抵抗。
譚氏負責人在城樓的變故中失蹤,剩餘的人早已趁機逃跑。
如今城內計程車兵沒有將領管理,早就變成了一盤散沙。
更何況,許多還是譚氏強徵來的百姓,更是趁機脫掉兵服,返回了家中。
寧軍進城後,百姓自動退避,甚至主動告知他們譚軍的所在地。
寧軍如入無人之地,所過之處,沒有受到任何有效的抵抗。
如此,寧國軍隊不過半日時間,就順利地收下了光州府。
鬱寧接到彙報的時候,都驚訝於譚氏潰敗的速度。
她簡直有些無語,這些人如此不經打,不老老實實的萎縮著就是了,竟然還敢叛亂,簡直是自尋死路!
鬱寧傳令給謝維,讓他抓住譚氏和其同黨,誅殺參與叛亂之人。
淮南道叛亂的訊息,還沒有傳遍齊國,就又迅速地被寧王派兵鎮壓。
如此迅速地平定叛亂,更是讓鬱寧的聲威再上了一層樓。
在光州之戰傳開後,朝堂上,竟然有朝臣主動提出,將齊國和寧國兩國合而為一。
鬱寧坐在朝堂之上,聽著下面人的話,心中忍不住為這些人見風使舵的速度,感到失笑。
只見原齊國禮部侍郎站出來道:“殿下,齊國寧國,原本就同屬大禹,您又是大禹皇室之後,如今又是兩國之主,何不將兩國並為一國,也免得轄下百姓因國不同而生嫌隙。”
他說完後,立刻有幾人站出來表示贊同。
眾臣紛紛表示,如今齊國在鬱寧的統治下,越來越好,應該將兩國合為一國,才能讓百姓民心歸一。
鬱寧原本就有此設想,不過是考慮到齊國國內政權未定,才一直沒有提出。
如今見到這幫齊國舊臣主動提出,自然樂得順水推舟,同意了他們的請求。
齊國寧國兩國百姓,在為兩國即將歸為一統而高興之時,光州之戰中逃出去的譚氏族人也來到了晉朝王都。
聽聞了寧國那聞所未聞的破城器械後,晉朝上下皆驚。
他們能夠想象到,如果這樣的武器是被用到晉朝身上,恐怕他們也同樣抵擋不了寧國的進攻。
晉國皇帝當即召叢集臣,商議對付寧國的計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