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雙大明對比:朱元璋求我當女帝> 第146章 天子守國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46章 天子守國門 (2 / 3)

長江到底哪裡不如黃河的?

其實,不是長江不行。

長江之所以無緣母親河,恰恰是因為本身水量太大了。

古時生產力落後,長江如此驚人的流量,絕非古人能夠駕馭,一場暴雨下來,滔天洪流能輕鬆將一個部落屋毀人亡。

加之,南方氣候溼熱,森林密佈,瘴癘橫行,根本不適合人居住。

古人控制不住長江,無法直接引長江之水灌溉,流量稍遜一籌的黃河,反而更加適合農業灌溉。

歷朝歷代史書記載了無數次黃河氾濫,卻不知長江更恐怖、更狂暴。

現代的長江之所以看著如此溫和,是一代又一代的先人披荊斬棘、窮盡心力馴服出來的結果。

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黃河都是農業耕種的扛把子。

直到五代十國氣候發生改變,南方變得越來越適合居住耕種,人們也漸漸摸索出來利用長江,發掘黃金水道的航運價值,長江取代黃河成為老大,連帶著更南的珠江也跟著受益。

特別是到了南宋時期,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促成了國家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南方的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秒變小甜甜,北方的黃河流域的城市卻成了牛夫人。

從古至今,河流都是一個國家、一個文明的命脈所在。

當長江被馴服開發利用出來後,其本身的優勢只會越來越明顯。

特別是到了工業時代,萬里長江的黃金水道,堪稱世界天選之河,令尼羅河、密西西比河、恆河等世界級大河為之黯然失色。

與此同時,黃河流量小,冬天有結冰期,含沙量大,航道阻塞等區位劣勢,將在工業文明到來時變得越來越明顯,並進一步制約流域城市的經濟發展。

此消彼長,兩條大河流過的城市,經濟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在這種情況下,若是將首都定在南方地區,北方的衰落將不可遏制。

黃河是一位偉大母親,辛苦哺育孩子,孩子長大了,母親卻老了,幹不動了,孩子能嫌棄她嗎?能把她當成累贅狠心拋棄嗎?

當然不能。

黃河的衰落,導致整個北方地區衰落。

若要扭轉,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北方定都,將政治與經濟分開。

北方成為政治中心,南方為經濟中心。

政治經濟兩手抓,南北合一,齊心協力,才能下好國家這盤大棋。

朱綾對於將來的規劃,其中一個重點就是遷都,並下重手治理黃河,盤活北方經濟,縮小與南方的差距。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