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芳失笑道:“是啊,屬下倒忘了,皇帝和擁有封地的藩王,才是天下最大的地主,哪個皇帝肯狠下心腸往自家兒孫上砍一刀?何況那人這般重視親情。”
朱綾道:“改革觸及上層的利益,必定面臨著重重阻力,沒被逼得遠走遼東之前,我的計劃是那人死後,父親繼位,能夠推行政策,只要能為廣大百姓謀福祉,我不介意做父親手上的刀,將攔路虎一隻只斬殺,可惜……”
她長嘆一聲,陷入了沉痛的感傷。
天幕外。
新大明。
“咱……咱真的錯了嗎……”
朱元璋猶如一頭經歷了一場場戰鬥後疲憊不堪的猛虎。
上一期聽到天幕提及,若不是朱綾被趕走,以她內外兼修的道家真氣,是可以救活朱標的。
當時,他心裡就後悔得不行。
此刻聽到朱綾願意做朱標手裡的刀,幫他掃清障礙,給天下百姓減輕壓力,還大明江山一個充實富足的國庫,心痛得愈發難受。
好在……好在藍氏還活著,大錯尚未鑄成,一切還有挽回的可能。
原大明。
另一個世界的洪武帝,可沒有老朱這般心情。
他見朱綾與盧芳東拉西扯,就是不直接說解決之道,心中又急又躁,似有無數爪子在心頭抓撓。
“你呀,你倒是說呀,扯那些有的沒的做什麼,真是急死人了?”
朱元璋真想衝到天幕中,好好問一問朱綾。
天幕內。
盧芳沉默了一會兒,道:“據我所知,已故的懿文太子雖繼承了馬皇后的寬厚仁慈,卻與那個人一樣,極其重視親情,愛護一眾兄弟子侄,王爺的政策雖能完美解決土地兼併的問題,卻會重創藩王,即便懿文太子不死,只怕也不會採納你的建議。”
朱綾楞了一下,道:“你說的也不無道理,本王來遼東之前,也曾考慮過這種情況,為此還額外製定了一套相對溫和的政策,這套政策雖說不能徹底根治,卻能大大抑制土地兼併,減輕財政壓力,只要後世子孫不作死,大明至少能再延續幾百年的國運。”
兩個世界的朱元璋聽到這裡,激動地大喊:“快(破音)……給咱記下來,一個字也不許漏!”
文武百官卻臉色大變,禁不住顫抖起來。
制度改革,往往會引起巨大的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