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屏對周全抱有很大的期望,他可是日後開超市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
如果說盛屏第一次出現開超市的想法屬於異想天開,在這一次看到碼頭繁忙景象以後,那座遙遠的飄渺的不切實際的想法似乎近了一些,而隨著她在鎮上待的時間越久,越覺得這並不是空中樓閣。
榮山村的工坊跟現代工廠差別只在速度,已經是成熟的流水線作業了,倉儲是萬牛鎮,那些進貨的商人則是品牌代理,只要貨源穩定,這超市還真能開起來。
這時的雜貨鋪其實就是小超市,只是品類相對單一,超市無非就是很多個雜貨鋪組成的大雜貨鋪。
可是一個縣的消費能力是有限的,得把範圍擴大,以萬牛鎮為中心向四周輻射,憑借波浪江連貫萬安鎮、萬山鎮和岷縣縣衙,又從波浪江往外擴,往南就是江南,江南富庶,消費能力高,超市開在那裡潛力最大。
去江南,盛屏首先要面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錢不夠,超市佔地很大,不管是租還是買,價格都不會便宜,其次競爭對手多,那邊工藝肯定更勝一籌,要想脫穎而出,價格和質量總要佔一頭,這就需要去仔細調研,然後再根據結果做出決定,才能規劃出具體的發展策略。
想到這裡盛屏嘆一聲,還是先把點心鋪和胭脂鋪重新開起來再說吧。
一個月時間過得很快,燒毀的兩排商鋪已經重建好了。
盛屏帶著圓圓把鋪子重新裝修了一遍,延續了之前的風格,略有區別的是位置。
那些被燒的鋪子有兩家是蔣家的,蔣家已經變賣了萬山鎮所有産業,牙行得了信兒,馬上討好的告訴了林大夫人,林大夫人就把那兩間鋪子買了下來,又轉租給了盛屏。
所以盛屏現在有四間鋪子,她又跟其他商戶商量換了店鋪位置,點心鋪和胭脂鋪都擴了些,還各有一個後院。
點心鋪沒什麼好動的,跟原來一樣就行。
胭脂鋪則在後院弄了一間茶室,相當於vip室,主要是讓貴人試新品和彼此間交流化妝心得的,畢竟走的路線不同。
開業那天,街面上熱鬧得像是有廟會。
商戶們許是看了良辰吉日,開業的日子選的就那幾天,一連十來天,天天有鋪子開業,開業免不了熱鬧一番,白天酬賓半價,鼓樂吆喝,夜裡鞭炮煙花,舞獅遊街,輪番上陣,就是過年也沒這麼熱鬧。
盛屏讓圓圓跟著喜兒在胭脂鋪做事,頭三天主要是看,其他別想太多。
盛屏做出一批薄荷香露和一些衍生品,給林府私塾的學生、先生一人送了一罐薄荷香膏,在店鋪門口掛上海報,畫的是書生一手按額頭,一手捧書,妻子在一旁點香,案幾上還擺著其他薄荷製品,配字:提神醒腦。
也不知是誰出的主意,海報一掛上去,還沒來得及吆喝,一個書童打扮的人來到店裡把跟薄荷相關的産品買了個遍。
這邊書童剛一走,又一個小廝打扮的人來了,也是要的同樣的東西。
一天下來,書童、小廝、丫鬟輪換著來,讓人以為胭脂鋪生意好得不得了,但其實只把薄荷類産品買空了。
而來的這些人,有那麼一兩個是盛屏眼熟的,他們常出入林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