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珺也沒懷疑幼弟說這個地點另有目的,畢竟從地勢上來說從江夏郡開始確實也挺合適。
荊州有一特點,除了水多就是山多,完全可以有組織的將百姓安頓在半山腰的山洞之上,再不濟讓駐軍配合南枝帶來的護衛進行安營紮寨。
之前他派到荊州各地的人陸續透過信鴿彙報訊息,除了南郡以外只有南陽同樣在下雨,其他幾個郡都還沒下雨,這種情況安排轉移反倒時間充裕。
南枝後知後覺體會到皇權至上的好處,那就是上位者無論頒布多麼不合理的條例,只要沒有觸碰到百姓心中的那條線,他們都會乖乖配合照做。
即便不理解也不敢與官爭,小皇子沒有如同在豫州那般使用軟硬兼施的手段,荊州情況和豫州完全不同,並且他也不像在豫州時那樣有足夠的時間去安撫。
只能不做任何解釋,先把人一步步轉移到山上才是,等到洪水爆發,這些百姓躲過一劫,自然也不會再計較當官的為什麼強行讓他們上山。
小皇子和大哥商量好了一系列防洪準備,包括發大水之後該如何安撫百姓,如何重建都有了大致章程。
旁聽給他們倒茶的顧清晏若有所思,小皇子的一些安排措施可以說是讓他大開眼界。
別說是這位伴讀,連大皇子都忍不住為這些災後各項安排異彩連連。
南枝也不是憑借自己想當然去規劃,而是從農場之中得到的一些書籍中,學習來的後世關於後勤學,還有應對各類大災之後的重建報告,研究出來適合大夏的重建方案。
這裡面的學問大了去了,可以說自從有了農場之後,他就一直在為原著中描述的幾場天災做準備。
隨著抽到的資料增加,一直修修改改查漏補缺。
可以說做了三年準備,在大量超越時代的資料支撐下,足以讓小皇子應對一系列突發情況。
除了荊州牧這個千面人外,其他的在沒有能夠影響他的。
南枝的藥膳是單獨做的,而顧清晏和南珺則吃的正常飯菜。
菜上齊後,他們不再聊公事,而是一起去小廳用膳。
或許是擔心南枝不會乖乖吃藥膳,仲景也在聽到南枝用膳的訊息後,過來進行監督,也決定留下來一塊用午膳。
結果人都全部上桌之後,仲景看了一眼桌上的菜,突然變了臉色,眉頭緊皺,並且還特意檢視了小皇子單獨裝在小罐之中的雞湯。
“有何異常?”南枝知道仲景不是無緣無故就如此的人,多半是對方發現了什麼。
“桌上的湯裡有附子。”仲景臉上神色難得正經起來,足以看出這事並不小。
桌上除了南枝覺得仲景口中的附子有幾分耳熟,在場另外兩人臉上都是茫然。
“附子是何物?”南珺直覺這不是什麼好東西。
仲景拿著湯勺從大盆的雞湯之中,舀出一塊長得像菌菇的東西。
“這就是附子。”
南枝皺眉,他還是覺得這東西聽著耳熟,於是用百科全書去查,看看是否有所發現。
想來讓他覺得熟悉的,極有可能是如同羅漢果一般,即為藥材,也為食材的農作物?
結果百科全書毫無動靜,這東西不能當做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