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欲靜而風不止啊……”
貌似忠厚長者的李淵暗歎一口氣,看向首席謀主劉文靜,晉陽宮副宮監裴寂,太原留守府司馬溫大雅,以及他的長子李建成。
指向書桌上兩張秘書急報,開口問道:“此人,此詩,你等如何看?”
卻見的桌上正有一密報,道盡了江南形勢,又有兩首詩,數不盡的脫狂之意!
正是那……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一片一片又一片,飛入泥潭皆不見。
前消後繼不斷飛,終叫河山顏色變!
目光清亮,一尺長的鬍鬚格外飄逸,十分儒雅的溫大雅開口道:“觀此二詩氣魄驚人,孤傲清冷,背離世俗,非常人可出。”
劉文靜亦道:“此人離經叛道,桀驁不馴,觀其所做所為,日後定是唐公大敵,定要及早謀劃。”
卻道是為何此二人出此言?
實因這兩詩實乃徹徹底底的反詩,流傳天下的過程中,所見所聞者,無不驚駭莫名,觸目驚心。
因自魏晉時名士陶淵明起,因其“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兩句千古名句。
致使日後士族豪門之人,寒門文人之士子,皆以菊花作為文人墨客孤傲之精神象徵,孤芳自賞,成為其階級代表之一。
而此首菊花詩,已然超脫了舊有一切賦菊之藝,境界風格超凡脫俗。
江南那人詩中講,於颯颯秋風中菊花盛開,帶著寒意,散發著幽冷細微的芳香,卻不像在風和日麗的春天開放的百花,濃香竟發,因此蝴蝶也難得飛來採掇菊花的幽芳。
不同於曾經文人描述之孤芳自賞,孤孑不偶,在此人看來,‘蕊寒香冷’是因為菊花開放在寒冷之時節,為其花開不逢時而惋惜,不平。
放於天下此時,加上他起兵之宣言,即是對漢人,對江左士族,對平頭百姓,對草民,對被壓迫者的憐憫與不甘之心。
“而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