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早上的大街,與下午逛街市的情形不同。
行走往來間,皆是販售、採購的居多。
一些府邸、酒肆等的當日食材採購,就有大部分是在這大街上。
早間,那些未開門的店門前臺階上,會坐有趕早進城的農家商販。
一根扁擔,兩筐雞蛋,或是些新鮮得緊的青翠時蔬。
因為在此販售的,皆是得碰著家中時蔬恰好有多,或是緊著錢用將這些拿出來販售的農家。
所以每日那臺階上的面孔,並不一定相同。
杏林坊開店早,楚霓跟著陸大夫一起出門的,自讓也是在相同的時間,開了胭脂店的門。
這早間並未開店的鋪子,不多,也就那麼幾間。
鋪子為何成為進城販售農作物的首選?
因的就是鋪子多有臺階,在臺階下襬上挑來的貨物,在臺階上坐著,有簷可遮陽,靠邊還有柱子可以靠一下。
這樣的位置,都是先到先得的。
往常這胭脂店就是熱門位置之一。
因著旁邊有著一杏林坊,醫館開的早,是因為大晚上的宵禁,沒法出門尋醫,那隻能早早地就趕來。
炎城這般大,人這麼多,從醫館中看病取藥出來之後,那些看病購藥的,大多會順便買上一些時蔬之類的。
這無形之中,也就為這些小販也帶來了生意。
但是今日竟是不巧。
這胭脂店早早的就開了門,讓興沖沖趕來的‘熟人’們,撲了個空。
往胭脂店內看嗎,就見店中一穿著粉色衣裙的女子,正站在右側貨架後。
朝著那裡架子上的銅鏡,左右照了一下,又稍微整理了衣飾,就轉身往外走了。
女子這一轉身,抬首,那店門外的幾人皆是倒吸了一口氣。
“我滴個乖乖喲!”,一位提著雞蛋籃子的婦人感嘆出聲。
幾人皆是家住這炎城外村落的。
結伴出來賣一些家裡攢下的雞蛋、種得有多的時蔬等。
大家皆是這鄉下的,見識的其實不多,但是這幾年趕集看得多了,也多少長了膽量見識,但是乍見這女子也還是要止不住驚歎。
偶爾趕集,會遇到些個大戶人家管採買的大丫鬟,那些周身的氣度,就已經能將鄉下的閨女們比到溝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