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閔公對臧文仲道:“唉,寡人無德,對貴國連續武力討伐,惹惱神明,故天降大禍,此乃寡人之過矣。今魯侯有德,寡人願意與魯修好。”
臧文仲回報魯莊公道:“臣奉命赴宋國慰問,宋公認為,宋國遭受特大洪澇災害是宋公不虔誠事奉鬼神、不勤修政事之故。這是一位有德之君,將天災降臨宋國的責任主動擔當了下來。臣以為,宋國有這樣的國君,值得尊重。如今宋公有意與我國修好,主公何不借機與宋盟誓呢?”
魯莊公大喜,兩國就此暫時結好。
總算與宋國搞好了關係,魯莊公也舒了口氣,看來寡人可以休息休息了。
但魯莊公僅僅休息了兩年,公元前681年,戰爭又來了。
原來,齊國國君齊桓公連續兩次派鮑叔牙率軍討伐魯國,卻均失敗,一心想著報復。在相國管仲多次勸諫下,勉強壓住怒火,按照管仲的意見先推行齊國改革。
幾年過去了,齊國的管仲改革措施一一落地,國家迅速強大起來,尤其是齊國推行了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軍力大大增強,齊桓公終於要走進春秋爭霸舞臺中央了。
齊桓公的稱霸事業,第一步是干涉宋國內政。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宋國剛經歷了一場內亂。
公元前682年,宋國大司馬南宮長萬因不堪忍受國君宋閔公之語言侮辱,居然弒殺了宋閔公,並殺害了大夫仇牧和太宰華督,擁立了新君,即宋前廢公。
但很快,南宮長萬廢立國君遭到了全國人民的反對,最終宋國的蕭邑大夫蕭大心聯合宋國眾公族子弟以及公卿大夫們,在陳國的幫助下,殺死了南宮長萬及其黨羽,扶立了公子御說為國君,這便是宋桓公。
本來,這是宋國內部的事,但對雄才大略的齊桓公來說卻是一個展現齊國實力的機會。宋桓公即位為宋國國君,按理應該先向周天子報告,並必須接受的周天子授珪敕命後,才算真正成為宋國國君。
也就是說,諸侯國一國之君必須經歷天子承認,這才是合格的國君。但大周王朝已經很衰落了,如今諸侯新君即位,還有誰會嚴格遵守著這個禮制?
宋國當然也懶得去將自己家裡的傳世珪玉拿出來,先派人送到洛邑王城交給天子,再是新國君一行人趕到洛邑,奉上大把的貢物,再經歷一個繁瑣的天子授珪儀式,太麻煩了。寡人就是寡人,就是宋國國君,你天子授與不授珪玉,關寡人何事?
很多諸侯都已經認定,歷史走到了此時,已經不需要天子來授珪承認了,這是列國諸侯的內部事務,宋桓公當然也是這樣認為的。
喜歡春秋魯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魯國風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