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言情小說>崛起在大明> 第二百零四章 兵臨晉城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零四章 兵臨晉城 (2 / 2)

李自成神色不變,露出恨鐵不成鋼的樣子,搖了搖頭,並未說什麼,反而再次問道:“那我再問你,此二人駐紮的地方有什麼特點?”

高一功頓時被問住了,不知道該怎樣回答,劉芳亮與黨守素等人也是不明所以的樣子。然而,徐霞客卻是一臉的若有所思之色,片刻之後,神色一動,似乎想到了什麼,忍不住的問道:“老大,你的意思是......?”

“徐先生,先不說許鼎臣,如果沒有張宗衡等帶兵駐守在那裡,一旦起義軍越過山西與河南的交界之處,繼續向東進發,走出河南之後,那是哪裡?”李自成故作高深的樣子,侃侃而談,再次一問,卻顯得有一些明知故問。

一瞬間,徐霞客並未立即回答,而是腦海裡浮現一個畫面,山西與河南的地圖,起義軍只要起義軍不斷向東攻伐,將會山東境內,再一聯想山東目前的形勢,尤其是萊、登兩州。

一念及此,徐霞客為之恍然,心中瞭然的同時,也回答道:“老大,我明白了,之所以如此,許鼎臣與張宗衡不與起義軍交鋒,就是因為他們另有所圖。”

聽到這裡,劉芳亮等人的好奇心早已達到了最高點,高一功更是忍不住地說道:“徐先生,你們在打什麼啞謎呢?就別在這裡磨磨唧唧,賣關子了。趕緊的,究竟是什麼緣由,你們倒是說清楚啊,我被你們弄得心裡癢癢的,都快糊塗了。”

突然被人打斷,徐霞客並未生氣,反而被高一功急切的性子逗樂了,與李自成對視一眼,相視一笑,輕輕一點頭,徐霞客隨即繼續剛剛的話題。

“有了許鼎臣駐紮在遼州,身為山西巡撫,他就能整合太原府、遼州和汾州的官軍,調集兵力,保衛京師的安全,以防起義軍從遼州進入順天府,威脅到京師。與此同時,還可以自東北發兵,扼住起義軍的蔓延趨勢,一點一點將其向山西西部攆,從而將起義軍固定在順天府以西。”

徐霞客語氣一頓,聲音拔高了幾分,更是意有所指的提醒道:“高隊長,尤其是宣大總督張宗衡,圖謀甚大,主要的目的就是防止起義軍向東蔓延。你不妨想想,一旦起義軍與山東的孔有德聯合在一起,朝廷的形勢可就不妙了。”

“而且,最為關鍵的是,張宗衡坐陣于山西的東南,許鼎臣駐兵於東北,兩者就形成掎角之勢,進能扼住起義軍向東蔓延之勢,退可護衛京師和隔絕起義軍。不僅如此,他們還可以集中優勢兵力,將起義軍向西面逼。那個時候,曹文詔再從陝西進入山西,從西面用兵,三者形成三角之勢,各路起義軍就會被困於中央,三十六營將會有徹底被覆滅的可能。”

聞此言,尤其是最後一句話,剎那間,眾人為之一愣,隨即倒抽一口氣,渾身一個激靈,有一些後怕!雖有心進行反駁,但已經相信了大半,不知道該怎麼說?

愣了一會兒,黨守素還是有一些不相信,說了那麼一句:“徐先生,不會吧?”

“為什麼不會?”李自成開口了,反問一句之後,緊接著,進一步說道:“如此一來,朝廷就能徹底平複陝西與山西之亂。回過頭來,官軍還可以集中全部兵力,徹底解決孔有德等人之患,可謂是一舉兩得,朝廷為什麼不會那麼做?”

李自成最後一句雖是問話,卻說得極為肯定,不容否決。

高一功深吸一口氣,臉上顯出一絲慶幸之色,忍不住地說道:“老大,還好你深謀遠慮,富有遠見,將李家軍帶到這裡,兵出山西。只要咱們越過了山西與河南的交界之處,進入河南,咱們就能逃出朝廷的包圍圈,化險為夷,逃出生天。”

然而,李自成卻搖了搖頭,神色並沒有那麼輕松,徐霞客解釋道:“高隊長,你想的還是太簡單了。即便是咱們順利地攻下天井關,安全的越過橫望嶺,成功進入河南的懷慶府,也不代表咱們安全了。”

“徐先生,為什麼這麼說?”劉芳亮問了一句,一臉的不解之色。

徐霞客的神色有一些凝重,解釋道:“劉隊長,雖然逃出了山西,看似遠離了朝廷構築的包圍之勢。但是,南邊還有一道天險,如果不能渡過黃河,咱們依舊不算安全。”

眾人恍然大悟,劉體純忍不住的附和道:“是啊!黃河滾滾,如果沒有船隻,渡口又有官軍的駐紮,還有朝廷的水師,咱們很難渡過黃河。等到朝廷解決了山西之亂,就能分出一些兵力,一路向南,對付咱們。唯有渡過了黃河,才是真正的化險為夷,逃出生天。”

一時間,氣氛有一些緊張,眾人都是目含希冀之色,看向了李自成,後者卻是滿不在乎的一擺手,並未露出擔心之色,而是朗聲說道:“車到山前必有路。而且,咱們還沒有進入河南,並不知道黃河渡口的情況,我能有什麼辦法?”

徐霞客點了點頭,並未像其他人那樣傷心,有一些失望,而是建議道:“老大,我覺得,趁著朝廷的主意注意力全部在王自用王盟主的身上,一心想要解決山西之患,咱們可以先派一些人先行一步,進入河南,摸清懷慶府的情況,尤其是黃河兩岸。”

“嗯,徐先生,你說的不錯,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李自成贊同地附和了一句,轉而說道:“等到田隊長回來之後,就安排他負責這件事情。”

很顯然,無人反對,沒有那個人比田見秀更能勝任這個任務。畢竟,田見秀是李家軍之中為數不多的儒將之一,遇事冷靜,要擅於謀略的多。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