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二雖然相信敵人一定會失敗,但是也並沒有輕視他的對手,所以他從戰鬥一開始就把具體的指揮權移交給了他信任的手下將領們,就軍事方面來說,路易從不認為自己比前任更擅於指揮作戰,所以他也不會狂妄的認為自己單是憑藉著多於對手的兵力就一定能穩贏敵人。
沒有被盲目自信迷惑的法王很快就得到了回報,在兵力明顯劣於敵人的不利情況下,奧地利軍隊在下午3時許終於出現了動搖的跡象,很顯然雖然奧地利的將軍們的確英勇善戰又擅於指揮,但是兵力上的懸殊還是讓法國人佔據了優勢。
不過這已經足以讓路易十二有些意外了,他沒想到馬克西米安居然能咬著牙頂住這麼大的損失依舊不肯認輸退出戰場,這讓路易不禁有些壞心思的琢磨,是不是應該稍微給自己那些將軍們一些提示,要他們在保證勝利局勢的前提下稍微放緩一下攻勢,然後引誘著奧地利人向自己發動反攻,這樣整個戰場就可以如同一個可怕的放血器皿似的不停的給奧地利人放血。
不過路易最終沒有下達這個命令,這倒不是他忽然變得仁慈了,而是手下向他報告說發現奧地利大公的御營似乎在移動。
路易一下子興奮起來,很顯然馬克西米安終於人忍受不住這可怕的損失準備撤退了。
路易十二立刻下令發動進攻,他希望能把奧地利人從奧斯塔託的戰場上完全趕出去,最好接下來再趕到瓦雷澤,然後直接趕回到奧地利人自己的領地去。
法軍的戰鼓隆隆響起,伴隨著時不時響起的炮火聲,整個戰場上的局勢向著對法國人有利的方面迅速發展。
路易十二沒有想過要俘虜馬克西米安,更沒想過要在戰場上殺死他,那樣會帶來很多麻煩。
他只希望皇帝能老老實實的躲回到他的維也納宮廷去舔舐傷口,至於接下來在談判桌上的扯皮,那大概還要很久之後的事了。
既然已經沒有自己什麼事,而又不可能真的俘虜或是殺掉對面的對手,路易十二覺得這時候已經沒有自己什麼事了。
所以他正式把指揮權移交給了自己御營總管,讓他以代理人的身份在名義上指揮軍隊,而他本人準備返回米蘭等待佳音。
國王的衛隊已經做好準備,他們是一群精銳的瑞士山民軍隊,這些雖然價格有些貴可絕對物超所值的瑞士僱傭兵很早以前就在個法蘭西的戰場上證明了他們的強悍勇敢與可靠的職業操守,而不久前在瑞士本土乾脆直接打得皇帝灰頭土臉的戰績更是讓路易十二對這些瑞士傭兵視若珍寶。
心情愉快的路易十二笑呵呵的給遠遠的向他行禮的瑞士衛隊隊長打了個招呼,然後他在三個馬童的幫助下小心翼翼的翻身上了戰馬。
“希望我以後再也不用穿著盔甲上戰場了。”國王隨口向在旁邊伺候的一個廷臣說“一個好國王並非一定非要用戰場上的武功證明自己,有時候宮廷裡的決定更可以影響一個國家所有人的福祉。”
廷臣習慣的恭維讚許國王的睿智,他當然不知道正是這樣的思想,讓路易十二多年後得到了“人民之父”的稱號。
從奧斯塔託到米蘭雖然都是平原,可路並不怎麼好走,特別是在這交通不便的時代就更加艱難了些。
不過也幸虧路上並不順利,法蘭西國王路易十二才沒有成為奧地利人的俘虜。
9月中,就在路易十二與馬克西米安皇帝在奧斯塔託展開大戰的時候,普羅斯旺伯爵德·鮑威肯奉命帶領大約8000法軍向都靈方向進軍,他的任務是監視奧地利軍隊的主力,防止他們向瓦雷澤方向增援。
原本被派到瓦雷澤方面的奧地利軍隊並不是很多,佔據都靈的奧軍主力一度人數達到了將近人,只是因為皇帝前往瓦雷澤帶走了人左右,這麼一來所謂的都靈奧軍主力,其實剩下的只有大約人左右。
以8000對,或許德·鮑威肯並沒有能夠與之正面較量的本事,但是如果只是監視騷擾卻是足夠了。
德·鮑威肯也的確忠實的履行了國王的命令,他沒有貿貿然的去挑釁都靈的奧軍,不論是兵力數量還是都靈的防禦工事,都讓他很聰明的知道自己是吃不下這麼大的一塊肥肉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當法軍與奧軍在奧斯塔託相互對峙的時候,德·鮑威肯則在距都靈不遠處的一個叫托里諾雷亞的的地方安營紮寨,就近監視著奧地利人的動向。
托里諾雷亞是個不大小城,位於都靈東北方,這裡恰好也是通往瓦雷澤的必經之路,佔領了這裡也就等於截斷了都靈奧軍馳援馬克西米安的道路。
德·鮑威肯的軍隊雖然沒有和奧軍接觸,但是他還是保持著足夠的警惕,儘管不能在瓦雷澤的戰場上建功立業,可只要他保證都靈奧軍無法透過,他的功績同樣不遜與其他將領。
一切都很很順利,甚至直到法奧雙方展開大戰之前的2天,一起都很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