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一攻一守,場面陷入了僵持階段。
可這對於已經有一球在手的中國隊來說,無疑就是最好的結果。
……
……
“高寒真不愧是高寒,中場就換人,很果斷,也很有魄力。”
“撤下高林,犧牲了前場的接應點,但換上了吳希,加強中場,穩定了防守,同時也掐斷了伊朗隊雙前鋒的威脅,高寒的這一次換人調整擺明瞭就是針對奎羅斯的變化。”
“說實話,我們都沒有想到高寒會這麼換人,我們都以為下半場會延續上半場的陣勢,穩定過渡,先守過一段時間再換人,可沒想到會換得這麼早。”
“估計高寒是有預感到奎羅斯會換古錢內賈德吧。”
在看臺上,足協大佬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著,都是針對下半場的開局。
中國隊在換上吳希之後,中場有四名球員坐鎮,球隊的戰術也轉而採取更加均衡的四四二陣型,這讓三十米區域內的防守得到了穩固,場面上處於劣勢,但伊朗隊創造出來的機會反而不多,防守算是穩住了。
這讓所有人都不得不對高寒刮目相看。
上一場打韓國,中國隊的防守反擊已經讓人吃驚了,但這一場打伊朗,球隊的防守能力明顯更進一步,不管是整體佇列還是球員的跑位移動,都比上一場要好。
而高寒的臨場指揮和換人調整都再度發揮了效果,這導致所有都擔心的,風雨飄搖的下半場開局並沒有發生,反而是井然有序,有條不紊。
“以前,所有人都說,我們中國隊領先之後就不會踢了,但我覺得,這一場比賽就應該讓所有人都好好看看,學習學習,借鑒借鑒,高寒在取得領先之後,到底是怎麼踢的。”
蔡副局長正色地說道。
作為世界頂級名帥,高寒的執教能力毋庸置疑,但最重要的是他的思路和理念。
國內很多主教練都是刻板地循著套路去走,去換人,落後了就加強進攻,領先了就加強防守,很刻板很機械,但一場足球比賽瞬息萬變,只有靈活變通才能克敵制勝。
用中國古代兵法大家們的說法,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高寒無疑深得精髓。
……
……
隨著比賽陷入了僵持,時間卻在一分一秒地流逝,伊朗上下的心情也變得更加焦躁。
尤其是在下半場五十五分鐘之後,伊朗球員的心情明顯變得更加著急,這從埃紮托拉希的犯規就能看得一清二楚。
在紹賈伊下場之後,埃紮托拉希和泰穆裡安兩名球員坐鎮中路,他們都是以防守為主,而且老將泰穆裡安年紀不小,運動能力也遠不如當年,雖說腳法更加精湛,大局觀也更加出色,但到了下半場後,發揮明顯也是打了折扣。
這一點,跟中國隊的後腰鄭志很像。
至於埃紮托拉希到底年輕稚嫩,又是以防守能力著稱,破密集防守的思路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