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確實與眾不同,他總能夠看到其他人所看不到的東西,一些微不足道的細節。
就好像維埃拉和埃莫森,所有人都說,他們是世界最強的雙後腰,但在高寒看來,這兩名球員的組合雖然很全面,很均衡,卻並不互補。
埃莫森總是拖在身後,維埃拉的位置卻更為靈活,往前,他能夠踢中前衛,甚至是前腰,投入到前場的進攻;拖後,他能夠跟埃莫森組成雙後腰,鞏固球隊的防守。
這看起來很完美,不是嗎?
可是,當維埃拉往前的時候,埃莫森一個人拖在最後,防守是個問題,可當維埃拉回撤時,防守是穩固了,可進攻卻成了大問題。
卡佩羅的意圖很明確,用維埃拉來決定尤文圖斯的攻守。
可在高寒看來,這很成問題,因為兩個人想事情,總會出現思路不統一的時候。
哪怕是彼此默契十足的兩名球員,當遇到突發事件時,應變也不可能有一個人決策那麼效率,那麼統一。
所以,這一場比賽菲戈的作用就是做一枚釘子,牢牢的釘在兩名球員中間。
開場之後,尤文圖斯壓迫得很緊,希望能夠盡量壓縮國際米蘭的控球空間,不讓藍黑軍團有機會製造威脅,但國際米蘭的應對也很精確,利用前場三叉戟的優勢,壓住尤文圖斯的後防線,中後場發揮出傳控優勢,牢牢掌握控球權和比賽局勢。
而且無時無刻都保持著中後場的緊湊隊形,一旦轉入防守,中場馬上積極投入逼搶,菲戈位置靠前,脅迫埃莫森,貝隆則是牽制住內德維德,壓縮尤文圖斯兩名核心球員的拿球空間,這頓時讓尤文圖斯本來就不好的傳接球配合變得更為困難,不斷丟球。
為了避開國際米蘭的中場絞殺,尤文圖斯不得不頻頻發動長傳,到前場去尋找特雷澤蓋和皮耶羅,但在維迪奇和卡納瓦羅的聯手盯防下,長傳幾乎失去了所有效果。
不斷丟球的後果是,國際米蘭的控球優勢更為明顯。
坎比亞索這名雷東多二世拖在後場,成為了球隊組織和策劃進攻的發起點,同時脫離了尤文圖斯中場壓迫範圍,在維埃拉和埃莫森不敢輕易離開防區,往前壓上的情況下,卡佩羅只能讓內德維德和卡莫拉內西去控制坎比亞索。
可如此一來,國際米蘭的邊路就活了。
位置靠前的菲戈可以隨時根據場上局勢,參與到前場的進攻,尤其是肋部的進攻。
第八分鐘,就是菲戈和阿德裡亞諾在肋部的一次配合,後者在門前二十米的地方打出了一記遠射,擊中了右側立柱,嚇得整座阿爾卑球場都一陣抖顫。
可僅僅三分鐘之後,克裡斯蒂亞諾·羅納爾多左側帶球內切,伊布拉希莫維奇門前十八米左腳低射,但皮球沒打上力道,被布馮輕而易舉的沒收了。
第十四分鐘,菲戈掄起袖管自己上,中路帶球突破後,突然起腳打門,卻被圖拉姆飛身擋出,之後又是菲戈右肋帶球突破,被維埃拉伸腿絆倒,後者也被主裁判黃牌警告。
國際米蘭從開場之後,牢牢把握著比賽局勢,將尤文圖斯死死壓在了半場內。
哪怕是到了第十五分鐘,斑馬軍團竟然連一腳射門都沒有,簡直就是奇恥大辱。
但阿爾卑球場的球迷卻一點都沒抱怨,因為他們更多是在提心吊膽。
雖說國際米蘭大多都是遠射,可伊布拉希莫維奇、阿德裡亞諾、克裡斯蒂亞諾·羅納爾多和貝隆,都是遠射高手,誰知道什麼時候被轟進一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