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參商院主高喝一聲,朗聲宣道:“第一輪比試,到此為止!請沒有寫出真文的才子,依次按序退場,希望你們不要灰心喪氣,回去後潛心研習,來年捲土重來!”
人群紛紛退場。
不多時後,初時一萬多人離開大半,只剩下不到五千。
這並不奇怪。
即便本來對書道有所造詣,但要在短短一個時辰內,窺探到一副陌生的書聖圖的奧義,還要將之書寫出來,難度的確極高。
這光景間,參商書院已經統計好所有的宣道紙,開始宣佈本輪比試之結果。
參商院主高聲道:“方才用於考核的書聖圖,乃是一代書道大聖荀子所作的荀子勸學上篇,全篇共有真文一百七十二個。其中攻擊類真文三十五個,防禦類真文四十二個,輔助類真文九十四個……”
說到這裡,他的目光又不由自主的落在蕭玄天身上。
絕大多數人都沒有察覺到其中紕漏。
“院主大人怎麼少說了一個字?”
只有極少數人疑惑起來。
參商院主續道:“方才的測試中,總共九百四十二位才子,書寫出三個及其以上的真文。現在公佈本輪最終成績。”
一張偌大的紅榜被揭開。
榜上清晰的羅列出上榜者在考核中的所有表現。
第一人赫然正是鄭庶。
他書寫出水、知、木等二十九個真文,考核用時半個時辰又百息,排列第一,獲得名次積分一百分。
第二位是醉陽部落的文常秀,他寫出二十二個真文,獲得九十分。
第三位是長林部落的孟坦,他寫出二十一個真文,獲得八十分。
第四位是石羊部落的包晉,他雖然也寫出了二十一個真文,但輔助類的真文更多,真文難度比孟坦遜色一些,再加上用時也比孟坦多了四十六息,所以排在第四,本輪得到七十分……
寫出六個真文的趙清平,排在五十四位。
這絕對算不上是個好成績。
畢竟他在參商書院已經呆了整整四年。
很快,人群就發現了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