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木的兵符,再加上牛進達、候君集、蘇定方三人的唐軍兵符,然後是嶺南馮盎的東港舶司以及嶺南兵符,還有僮族兵。這就是在中南半島的全部兵力,以秦瓊的影響力,此時接過柳木的兵符,就是徵六詔的主帥。
至少是名義上的主帥。
再加上崔君肅與唐儉兩位尚書的配合,秦瓊相信在柳木離開這段時間,中南半島的清匪與徵六詔的戰役一定會順利完成。
事實上,秦瓊也沒打算指揮這場戰役,他知道侯君集與蘇定方在指揮戰役上的能力已經高於自己。
他只是象柳木一樣,作為最高控制者看著,若有什麼爭執之時作一個調解。
若遇到重要決策性事件,最終拿個主意。
然後就是,監督這些人好好打仗,用心打仗,保證打下六詔。
柳木走了,帶著自己的全部部下,所有的船隊。
出了海後,柳木對船長說道:“目標淡馬錫,回長安的事情不急於幾天時間,等地中海的那隻船隊回來,我們一同回長安。”
船長自然是完全聽命於柳木,不多問,聽完命令之後立即去下令。
柳木這一離開,李承乾的病似乎就見好,李承乾主動跑到了徵南大營,想找秦瓊。
秦瓊在屋內聽聞李承乾到,對親衛說道:“有請!”
“慢!”唐儉叫住了秦瓊的親衛。
秦瓊也示意親衛等一下。
唐儉可是秦王府的老人,有些話他不能不勸秦瓊,當下說道:“叔寶以為可見?”
秦瓊反問:“不見合適嗎?”
唐儉很嚴肅的對秦瓊說道:“見與不見都不合適,只有取中。”
秦瓊點了點頭:“去叫幾位參謀將軍過來,就在正廳內擺下地圖,一刻鐘之內擺出商討軍務的樣子來。你帶晉……。”秦瓊原本說帶晉王,可話到嘴邊改口:“帶皇子承乾與大廳外等候片刻,得到我暗示後再引其入內。”
秦瓊改口是因為大唐皇帝李世民有嚴令,出外歷練的宗室子弟皆稱其名,不得稱爵位。
親衛出去之後,唐儉對秦瓊說道:“聖人的這位嫡長子心有怨恨,要怪就要怪交友不慎,年少之時雖然時常生病但天資聰慧,也與人為善。自文紀公李綱)過世之後,這三年以為他越發的目中無人,行事乖張。在聖人前與聖人後,叛若兩人。”
“為何會這樣?”秦瓊完全不理解。
李承乾小的時候秦瓊也在秦王府,在秦瓊眼中李承乾是一個非常優秀,而且善良的人。
唐儉解釋道:“改年號貞觀,可以說自聖人登基那一天,天下人誰能想到聖人竟然沒有立太子。嫡子、嫡長子,太子的不二人選。我聽聞他已經在呼朋喚友,準備組建東宮閣務之事,結果呢?”
秦瓊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以我對聖人的瞭解,這是聖人對他的一種磨礪。”
“你這麼想,聖人也正是這麼安排的。可這位皇嫡長子可不這麼想,這麼說吧,我知道一件小事,前年新年的時候他對長孫無忌曾經舉刀相向。”
“這……”
秦瓊大吃一驚,無論怎麼說長孫無忌也是李承乾的親孃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