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周坐的船是普通的貨船,柳木的船是全帆式戰船。
柳木已經在海州碼頭轉了一圈。
海州東海縣在十年前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漁村,僅三年時間這裡已經形成了一片規模龐大的坊市區。
東海縣城牆沒有,建城需要工部、戶部、禮部審批。
可這裡卻有正規的坊十九座,正在建的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二號坊區,圍牆已經建成,正在畫線準備建屋。
這裡的最高官員不是縣令,東海縣沒有設縣令,原先只有不到兩百戶人,戰亂之後這裡的官員全逃了,吏部考慮這裡人口太少,根本不值得設縣衙,靠著兩個裡正管理。
縣事交由幾十裡外的海州府管。
眼下東海縣最高的官是等同於正七品的東海舶司海州碼頭經營使管著。
“郎君,這裡有十八條河直入大海,有大小四十多條河流彙聚在這裡,去年秋天這裡收梨一千四百萬斤,九百萬優質的梨製成罐頭,其餘的成為果幹或是果醬入庫。”
柳木站在高高的箭樓上,遠遠的看著那一個又一個的坊區。
“郎君,二十一與二十二號坊,下官已經命令暫停建屋。下官管理的這個碼頭光靠梨肯定不夠,所以下官增加了木器、果脯、磨粉等工坊。近日舶司那邊有文書過來,下官準備將二十一與二十二坊變成織工坊。”
柳木追問:“所織布匹如何分配,可有考慮過?”
“這裡所需的布匹極多,文書的意思是讓下官這裡補充外銷所須。下官安排招商,卻得到了海量的訂單,從這裡往內陸五百裡的州縣,麻布訂單是下官這裡預計産量的四倍。”
柳木與這位經營使同時苦笑。
經營使為難在於,他建坊、招商得到了沂州、海州、楚州三地的大力支援,特別是招商一項,前來這裡投資建坊的商人無數。
這是好事。
可這些商人聽說這裡建布坊,他們買布多是從江南買,這裡相比江南要近的多。
更願意在這裡買。
所以東海縣經營使為難之處在於,這裡的州府還有商人支援了自己的工作,眼下他們需要布匹,自己也不能不答應。
柳木卻是另一種感覺,大唐的內需開始被啟用,估計很快就到進入一種供不應求的市場環境之中。
柳木問道:“有沒有發現以次充好,或是以假充真的事件。”
“一直在嚴查,工部、戶部都有公文發現,東港舶司也特別追加了公文。製假者最重會全家貶為奴隸,輕也是罰鉅款。”
“噢。”柳木沒想到處罰這麼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