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邊的冊子上記下了一筆之後,李世民看向了另一人。
這位這出清河張氏,隨父輩定居河南道,去年明經科及第,排名第二。
“你講。”李世民這是在考核。
自內書司成立之後,李世紀發現這比原先的太監好用,這些人是人才,可以真正成為好的助理與秘書,眼下李世民正在挑選兩名最優秀的人作來高階助理。
人選由吏部挑,尚書省審核送入內書司。但最終誰是普通吏員,誰更進一步,卻是李世民打算親自挑選。
張氏、張文瓘上前一步:“聖人,柳駙馬必然是回來要錢的。”
“要錢?”李世民大笑:“戶部倒是能給他錢。”
“聖人,戶部沒錢,不代表長平錢莊沒錢,不代表……股市沒錢。”
李世民的眼神變了,但還要再考:“繼續,朕有興趣聽。”
“聖人,西港舶司已經積累了有四年,當初一文錢一股,臣最近算了算,以西港舶司近三年來的公開賬目,一股已經升到了兩文七角六分。這是相當保守的估計,臣愚鈍,實在想不出柳駙馬這股市之巧,但臣相信,柳駙馬這次回長安,目標應該在五百至六百萬貫。”
李世民笑了:“好,退下吧。”
兩人告退,李世民在兩人距離門口只有一步的時候突然開口:“一千三百萬貫。”
兩人急急轉身後躬身而立,他們不明白大唐皇帝李世民突然開口說這話是什麼意思。
李世民擺了擺手:“朕只是知道你,柳駙馬此次回長安,他不會為五百萬貫回來,必然在千萬貫以上,退下吧。”
“是!”
李世民按著額頭,他沒想到柳木這麼快就回來了。
大唐國庫眼下的全年收入是一千八百萬貫,這些錢幣並不是全部拉到長安的,其中有大部分在當地就花掉了,用於修河、修路。官吏俸祿等等。
李世民從聽到柳木回來的訊息就確定,柳木是為了錢幣回來的。
而且絕對不是一個小數字。
千萬貫,李世民都不認為這是一個大數字,至少對於柳木來說,不是。
柳木確實是來回搞錢的。
但不是張文瓘猜測的數字,也不是大唐皇帝李世民說的數字,而是另一個天文數字。
後世的時候,柳木在新聞看到投資幾萬億用於基礎設施建設,柳木很想也這麼瘋狂一下,可惜大唐不有這個國力。
一萬億相當於二億貫,這是一個恐怖無比的數字。
在大唐,萬貫家財就是富有的人,大唐眼下的總國力有多少柳木算不出來,但肯定搞不出數萬億投資這種大事。
不過,相當於後世一千億這樣的投資規模,柳木還有有信心的。
這次回來,柳木只帶了兩個人。抱琴肯定不能少,另一個是蕭靈兒。獨孤蘭若留在扶桑道的難波宮。
很低調的回長安,很低調的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