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木也沒打算再多問,相信獨孤蘭若帶人親自去看過之後,很快就會有一個中肯的答案。
絲好不好,很重要。
柳木不知道的是,就為了倭島的絲,熊本城外靠近碼頭有一處收貨的大倉。
獨孤蘭若親自過去是因為倭島的生絲關繫到大唐未來的絲綢原料供求。各家跟著到倭島的出都去了收貨大倉。
收的不是絲,準確說是蠶。
各村在往城中運之前就已經作過初步的測分,將不同品級的蠶子放不同的筐內。
蕭靈兒拿起一隻蠶來仔細的打量著,雖然是富家千金,但是對於這個影響家族生計的基本上農業産品她是相當的瞭解。
“今年什麼價?”有人已經在打聽。
熊本城有位專門管蠶絲的官員,手下有四十多位很有水平的部下,對桑、蠶、繭、絲都可以說是專業人士。
獨孤蘭若也在問:“今年什麼價?”
價還沒有定下來,這個價是根據去年年底的生絲訂單量,今春蠶的成色,收成等等有意個小幅度的價格浮動。
讓獨孤蘭若等了足有一個時辰的時間,這裡已經有數千筐蠶繭送進了倉庫裡之後,才有一個價格報到獨孤蘭若處。
“公主殿下,今年春蠶二等品預計為每斤三十七文四角三分。”
“好!就照這個價位公示。”
大唐因為柳木才有了角分這個概念,用的是鋼錢、鐵錫合金的錢幣。
最小的一分只有指甲蓋大小,小的地方沒有,整個大唐也只有六個大城市內有這樣的鋼錢流通,若想整個大唐流通估計還需要十年時間。
很快,這個價格就報到了城中柳木處。
“三十八文。”柳木重複著這個數字。
李道彥卻強調了一句:“是三十七文四角三分,這點差別不算小,一張蠶紙少說也是七十斤蠶,這數量堆積起來很驚人。”
柳木笑了笑沒接話。
柳木剛才重複三十八文是因為他記得後世的現代,蠶繭的收購價格差不多也是這個價。不過卻是以公斤計算,以元來結算。
大唐的一文錢在購買力上至少是後世的五倍,至少。
也就是說,大唐的蠶繭價格已經是後世的十倍。
不過,這邊畝産、人工等遠不如後世,所有的一切都要靠人力。為了保證桑樹的質量,肥料什麼的都不足的情況下,只能稀種。
碼頭上,笑聲連成的片。
從大唐過來的貴族們在笑,這樣的價格很合適,江南的生絲因為各種原因,價格早就超過了四十五文,有些已經達到五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