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琴也說道:“前幾天,我聽說靈兒安排家中的管事去處理她在揚州的絲坊,聽說將絲坊之中舊式織機全部轉手賣到了許多村子之中。只留下了不足兩成的新式織機,而且全是緞織機。”
“她倒是手快。”謝星兒將一杯泡好的茶雙手送到獨孤蘭若面前後繼續說道:“絲織品眼下投産的工坊越發的多,她只留高階絲織的機器確實是高明之舉。而後尋常的織工她會轉成麻布織坊。”
“三百架織機對於未來的麻布需求量而言,沒多少。”抱琴也知道獨孤蘭若那些管事們的安排,其實和蕭靈兒想法一樣。只是不知道是蕭靈兒影響了公主府的管事,還是這些管事影響了蕭靈兒。
不過有一點抱琴沒有說錯,那就是幾百架麻布織機,當真對總量而言,無足輕重。
此時華亭縣。
已經是入夜時分,而華亭江邊碼頭上依然是燈火通明,數以千計的碼頭工人正在不斷的將船上一捆又一捆的麻背下來,一架又一架的驢車排著長隊在不斷的將這些麻拉走。
崔一葉選擇的工坊位置距離碼頭僅僅五裡遠,這裡一片足有一千畝大小的工坊區,以及兩千畝佔地面積,正在建的住宿區。
住宿區的規劃是柳木親自設計的。
這裡和碼頭一樣,也是挑燈夜戰。
姜恪騎著馬轉了一圈之後,來到崔一葉近前下馬,然後等給崔一葉彙報的吏員離開後走到崔一葉面前說道:“似乎比計劃之中的屋子多了許多。”
“沒辦法。”崔一葉回答之後,伸手叫身邊的侍從拿過一副圖來。
指著圖崔一葉說道:“你看,咱們這排屋一排就是二十四間屋,寬一丈三尺、深兩丈六。一間大屋,然後是過道加一小屋,然後是前面廚房,門前再搭起四尺的棚子。背對背靠著建,兩排背後距離四尺,正面距離三丈。十二排為一區。”
姜恪認真的看著圖,這一算:“這一區連同兩端的茅廁、垃圾池,就是佔地六十畝。六十畝才能住下二百八十八戶,每戶按兩個大人,一或者兩個孩童計算,一區只能住八百多人。”
“是,但這樣規劃卻是長久之計。眼下不僅是是紗坊需要人,周邊許多空地也被規劃了出來,正準備新建織坊。好幾位富商聯名希望出資買這些屋,還有就是這是這其中也有些兩間連在一起的,給管工的大屋。”
崔一葉說完將圖紙交給了手下人,並且吩咐道:“你們盯著,今晚上三更之前,那些土方必須挖完,那沼氣池雖然本官也不怎麼懂,但柳駙馬吩咐過,那麼就一定要照這個辦,柳駙馬設計的從來沒出過差錯。”
“是!”
崔一葉伸手一拉姜恪:“跟我走,正好你在過來。有件事情你幫我合計一下,這事光是我華亭沒辦法。”
崔一葉帶著姜恪往紗坊去了。
紗坊因為鐵驢不停機,一但運轉起來也沒必要停,保持一定的速度對機器的壽命更好。所以這裡是三班倒,每一班四個時辰的工作時間,一天十二個時辰不間斷的在生産著麻紗。
姜恪心中佩服,崔一葉不愧是名門公子,從決定運兩架鐵驢到華亭開始到現在,也不過是兩個多月時間。這紗坊已經是規劃的井井有條,而且看起來産量驚人,每時每刻都有成紗在裝車。
崔一葉到,紗坊的夜班總管事趕緊迎了出來。
在崔一葉的要求之下,夜班總管事將厚厚的賬冊堆在姜恪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