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在半個時辰前柳駙馬與公主殿下離開,騎馬簡從往涇陽方向去了。走的很急,走之前聽到柳駙馬笑的很大聲。”
李淵氣的笑了:“這小木必是聽說將僧道尼放三原送為役,這有人作工了就趕緊趕回去分配這些人作事。果真是一個滑頭,沒好處就是一副懶散樣,有好處跑的比汗血寶馬還快。”
“兒臣去追他回來。”
“不用追,過段時間你見到他之後傳為父的話,那東西兩市的木板,讓聞月閣派人看守,非聞月閣之外任何人不得貼上只言片語。朕也會讓叔寶去聞月閣傳話,讓他們小心留意。這利器絕對不能讓任何人妄為。”
“兒臣明白。”
李世民施禮之後,送李淵到門外。
柳木為什麼急著回去,正如李淵所猜測的一樣,就是因為大量的人送到了三原,所以柳木才急急的往回趕。
不僅僅是僧、道、尼。
從長安城西、北、東三個方向來的還有大量的車隊,這些個車隊都是商人們拉著大量的糧食,麻料,以及許多日用品。
僅是梳頭用的梳子都拉了幾十大車,更不用說竹編的各種器物。
和尚需要梳子嗎?
答案是肯定的,他們需要。
抓到三原來的和尚們有一半以上都留有至少一尺長的頭發,平時藏在僧帽內。而九成的尼都有頭發,最長的與平常人無異。
隋末戰亂,許多人確實是為了逃避戰亂而成為和尚、尼姑、道士、道姑。
連魏徵這樣的人在隋末戰亂的時候都出家作過道士。
這是無奈,不是罪過。
柳木一路狂奔,中午從長安出發,在傍晚前趕回到了三原,絕對是重新整理了自己的從長安到三原的騎速。
三原縣城北,清河邊已經的連綿數裡的帳篷。
蘇定方正帶人在這裡巡查著,兵部新任尚書杜如晦派了從各衛之中抽調五千人,就是為了幫助管理這些僧尼道。
柳木徵召一千六百家丁的訊息還沒有正式公佈,但已經不是秘密。
這五千人都是長安周邊二百多府兵府中能打敢殺,體力、耐力都極優秀的人。
杜如晦在借調這些人的時候就對二百多府講過,沒信心三天三夜從三原背上一百斤重的裝備往太白山頂跑一個來回的人就別去。
結果報名的人數二百多府加起來超過了五萬人,這從其中挑選了五千先送過來以維持的秩序的名義暫時借給四縣的縣令,也沒說是給柳木的。
柳木趕到的時候,連綿的帳篷區正有一塊空地在打架。
受控制的打架。
柳木帶著穿著書僮服色的抱琴來到這處的時候,打架的人停下了。
“打呀,怎麼不打了。繼續。”柳木樂呵呵的坐在蘇定方派人搬來的高椅上,視線掃過周圍,看到已經幾十個穿著沙彌服色的人躺在四周。
蘇定方過來站在柳木身旁:“有點小亂,我私下作主告訴他們,打得過咱們的家丁就不用作苦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