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魏晉時候開始,士族推動的是《周易》《老子》《莊子》三玄之書,主張君主無為,門閥專政。一直到隋朝時,這個思想依然還沒有完全消失。
儒家在貞觀初根本就沒有抬頭的可能,一直到了唐中期,韓愈為了維護朝廷的統治力度,開始使用儒家的天命論和古綱常之說。
所以貞觀年前呈現出來的有些諸子百家的味道。但基本的五本書,卻是天下名門都要必修。
以蕭瑀為代表的大唐名士們安靜的聽著柳木的回答。
柳木繼續揹著自己腦海之中對古代經典的記議,柳木確實不記得大唐的經典是什麼,只記得這個時候沒儒家多少事。這不是大明。
“接下來是,世、詩、禮、樂、令、語、故志、訓典。”柳木想了想:“好象還應該加上易經。”
哈哈哈!
蕭瑀仰天大笑,柳木看著蕭瑀笑搞的尷尬的不得了。
蕭瑀笑了一陣子後向所有人一拱手:“老夫怎麼說,柳駙馬大才不假,但他根本不懂人倫五常。”
“誰,誰說我不懂。”柳木急了。
別的還好說,蕭瑀剛才說自己不懂人倫五常,那在柳木聽來就是在說自己是一個畜生一樣,這罵得太狠了。
李世民此時站了起來:“柳木,你確實不懂。朕來告訴你,什麼叫人倫五常。”
大唐皇帝李世民開口,柳木再急再有氣也要等李世民先說完。
“人倫:忠、孝、悌、忍、善。五常是:詩、書、禮、樂、易。”
啊!
柳木慚愧的臉都紅了,十個字自己都聽說過,可為什麼剛才蕭瑀問自己的時候就是答不上來呢。
事實上這就象是後世的多項選擇題,答案或許知道,但不精就是這樣的結果。
李世民又準備開口,房玄齡見到後立即搶先一步出來,有些話房玄齡認為不能由大唐皇帝來開口,今天這些人就是來給柳木找麻煩的。就算不是找柳木個人的麻煩,也是對江南那件事情有很大的不滿。
所以房玄齡搶先說道:“聖人,臣以為柳駙馬或許不精通人倫五常,但其為人忠、孝、悌、忍、善這五項確是典範。至於說五常,柳駙馬剛才說了十本書,臣以為都是首善之書,國學者怕是每個人都讀過。”
“臣附議。”蕭瑀竟然支援了房玄齡的說法,這讓柳木又大吃一驚。
王君愕此時也站了出來,臣也認為柳駙馬很好,其忠、孝、悌。怕是有人說柳駙馬不好,長安百姓都不同意。”
這個忠,就是君臣。柳木的忠君確實是典範。
柳木雖然雙親過世,但對於李淵這個岳父,絕對是各駙馬之首,要在這方面誰說柳木不好,李淵會親自打人。
再說悌,這夫妻之間柳木長安柳賢子之名不是白叫的。當年柳木誇下海口說要讓全長安貴婦羨慕長平公主,事實上滿天下的女子無一不羨慕。
王君愕又說道:“長安有一個新詞,實為柳駙馬所創造。兩肋插刀。”
話說到這裡,連解釋都不用。
尋常百姓未必知道其中典故,可這些名士卻個個都知道,這話也代表著兄弟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