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人想潛入工坊圖什麼,不就是好奇這些工坊的工藝。
想到這裡,柳木又對馮盎說道:“那些附屬工坊,讓他們也小心點。”
“在理。”馮盎聽完柳木的建議後,又吩咐手下將各合作工坊的大掌櫃找來,讓他們見識一下這些吊死在海邊賊人的下場。
又看到柳木在發呆,馮盎轉頭問道:“還在想些什麼?”
“佔婆人,聽說他們的內亂停了。換了一個王族之後,依然是叫林邑國。”柳木問馮盎。
馮盎搖了搖頭:“我不關心這些,我也不喜歡佔婆人。在我奶奶當年,他們就北上入侵過我們的土地。在隋末,如果不是隋大將軍劉方曾經攻破他們的都城,他們肯定還會北上。所以我不喜歡他們。”
“既然不喜歡,那就滅了他們。我原本還考慮著,聽聞他們的內亂停止,和他們作點生意呢。”
馮盎反問:“那準備什麼貨物賣給他們?”
“當然是瓷器,絲綢,布匹。”柳木知道這三樣加上茶業絕對是古華夏對外貿易的拳頭産品。
馮盎又問:“那麼,咱們的船從北邊能運來多少瓷器、絲綢?”
“一年怎麼說也有一百多船,加起來數萬石的絲綢、瓷器。”柳木對這個數字有信心。
馮盎大笑:“等我嶺南人絲綢夠穿,每家都能用上瓷杯、瓷碗再說吧。”
柳木尷尬的笑了笑。
馮盎沒說錯,眼下連內需都顧不上,大唐全國會對各種物資有一種近於瘋狂的採購,這至少要十幾甚至二十幾年,大唐才能從隋末之亂的廢墟上,重建盛世。
而這個過程中,大唐的內需是驚人的。
柳木換了一個話題:“再過上兩年,我支援你建一座真正的鋼坊。”
“謝過,不過也不必急,等到明年的時候我需要去一次長安,而後送我的兩個兒子去長安學習政務。之後再建鋼坊不遲。”馮盎想的很清楚,鋼就是第一戰略物資。
這東西他不敢建,那麼眼下的情況已經明瞭,大唐要換皇帝了。
所以馮盎準備在長安見過新皇得到允許之後,再把兩個兒子送到長安為人質,而後才敢建鋼坊。
“也好。”柳木認可馮盎的選擇。
突然馮盎輕輕一拍大腿:“對了,古時候有人進貢給大漢朝一頭大象,我派人去弄上幾只送到長安如何?”
“挺好,想來秦王殿下必會喜歡。”柳木又補充道:“不要以你的名義,以西港商號的名義送到長安去。你認為如何?”
“挺好,就這麼辦。”馮盎樂呵呵的笑著。
接下來的數日,嶺南對於任何有可能窺視工坊技術的人狠狠的打擊幾次,不知道有多少人被關進了牢裡,光是波斯商人就死了幾十人,數百人成為了奴隸。
這一次柳木沒有心軟,技術絕對不允許外流,這是柳木的禁忌。
從廣州至杭州、杭州到萊州、杭州到長安。這三線的貿易慢慢的成型,一年預測會有超過一百二十船的貨物來往與三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