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秦餅。鍋盔這東西傳說是白起的軍隊發明的,所以叫大唐秦餅。”柳木解釋著這東西:“冬天已經放了一個月,夏天估計也能放半個月以上。”
李世民也用刀切了一片嘗了嘗,而後說道:“鍋盔是文王發明的。”
“文王那會沒白麵,他們還不會磨面呢,我認為春秋末期才有磨麵粉的,所以一定是秦軍發明的。”柳木爭了一句。
李世民正準備反駁,李淵制止了兩人:“這點小,沒必要爭。此大唐秦餅是好東西,製作起來麻煩嗎?”
“一個白天時間制餅,一個晚上時間用文火烘烤。一口鐵鍋一天只能製作一個。”
一個也不算慢,這一隻估計能夠十個精壯的漢子吃飽,也不可能只吃幹的不喝水,加上水普通的十個人未必能吃完。
最重要,這東西是熟食,比起只帶上粟米,然後在外還要自己煮要好的多。
“只是,要用麵粉。”李淵認為,大唐眼下麥的種植還是太少。
“父皇,我已經命人用各種雜糧試制,但大量種麥是必行的。用高粱面制過餅,吃起來太幹,只能泡入水中,還是要用麥粉。”
李淵沒回答,側頭看了李世民。
李世民說道:“父皇,就眼下各州府統計。北以粟為主,佔五谷的六成,而後高粱佔兩成,豆佔兩成,麥一成。南方以米為主,佔了接近九成。”
“那就多種一點麥。”
柳木趕緊說道:“要精耕細種之下,麥子的産量會高於粟,只要肥跟上,高出五成不是問題。”
聽到這個資料李淵原本的想法改變了。
在大唐這個時代,粟比麥好種,而麥確實是講究三分種七分管,柳木有信心讓麥子的産量遠高於小米,而且大唐這個時期還是小農耕時代,只要産量高,農戶們願意天天待在田間地頭。
“那就挑幾個府,先讓麥佔田産的一半,此事……”李淵在考慮選誰去負責,柳木又說道:“父皇,不用試。細查幷州府上報的數字就行了,今年夏收的時候,就見定論。”
“好,若當真如此,當推行。”
事實上,到了宋代的時候,北方就已經是麥佔了主要的農作物,區別就是耕種的技巧與肥的利用。
李淵和李世民回長安之後,被涇陽莊子內那緊張,壓抑甚至是帶著殺機的氛嚇的瑟瑟發抖的蘇我淩和她的婢女被接到了三原小莊。
在聽完獨孤蘭若表示絲毫也不懷疑她們,並寬慰的話之後,蘇我淩表示願下廚製作大餐。
“很好。”獨孤蘭若給了她們機會。
在兩女去了廚房之後,抱琴和月明飛快的來到柳木與獨孤蘭若身邊,抱琴問道:“郎君,還沒有人吃過倭國的大餐。那蘇我淩也是頂尖貴族,沒想到竟然會下廚。”
“吃習慣了山珍海味,偶爾品嘗一樣異域美食還是可以的。”
“似乎你吃過?”獨孤蘭若好奇的問柳木。
柳木幹笑兩聲:“我保證,你們十年也忘記不了,倭島的貴族大餐。”
抱琴與月明都是一副非常期待的神情,只有獨孤蘭若看著柳木內心産生一種感覺,很可能這次的所謂大餐,差到讓自己難忘。
柳木心說,別說是現在,就是一千年之後,強大富有如織田信長震驚德川家康那次所謂的盛宴,在柳木眼中還不如眼下長安城溫飽線高一點的富戶偶爾加餐的飯菜。
柳木的廚房材料上可以說應有盡有,長安城沒有的,這裡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