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李淵吃了驚。
裴矩繼續說道:“聖人這計策,讓遼東各小邦守我大唐的規矩,在內心也認定是我大唐一州一府,臣等佩服。”
蕭瑀也上前說了幾句。
李淵表情上沒有變化,可這會聽兩位老臣子這一人一句的說著,也明白了其中的深意,潛移默化之中,慢慢的這些異族小邦就會完全融入大唐。
高明,卻不是自己,而是柳木。
李淵靠在大班椅上頭一次有了真正退位的念頭,自己老了,年輕人比自己更有活力,更有思想。自己已經不想去開疆擴土,而李世民卻不同,自己這個兒子想讓天下萬邦都臣服於大唐。
柳木是一個好助力,但李世民沒登基之前,柳木的力量就沒辦法完全發揮出來。
想到這裡,李淵對蕭瑀說道:“朕近日來有些眼花頭暈,二郎既然是尚書令,讓他為朕分擔一二,六部、州府的上表有些不是很重要的事情讓他先拿個主意,也讓朕能夠不再那麼疲憊,重要的事情你等要多商議,給他一些意見。”
“是!”蕭瑀與裴矩心頭巨震,他們什麼也不敢說,只能領命。
李淵這一道看似普通的命令,事實上已經在開始將權力慢慢的轉移給秦王。
作為老臣子,他們此時只能保證這個過度期平穩,還要考慮太子府的感受,平衡之間的角力等等。
蕭瑀與裴矩退下了,李淵靠在椅背上思考著接下來要面對的問題。
依然還是那個死結,太子府與秦王府。
長安城南,原大興善寺,現大唐醫聖館。
孫思邈並不坐館行醫,也很少去親自教導年輕的醫者。這裡有道門幾十位醫術高手,還有非道門的醫者,甚至還有一位醫術很不錯的和尚。
這些人除了坐診之外,負責傳授學問。
醫聖館的學生有兩類,一類是弟子,某某名醫的弟子,這些都是細心教導的。還有一類是普通的學子,他們學習基礎的,簡單的,對一些普通的小病症診斷,以及認識一些常用的必要藥材。
這些學子將來有成就的,可以更進一步成為某人的弟子,學習高深的醫術。
普通的則回歸鄉裡行醫救人。
柳木來到這裡的時候,孫思邈正與幾位名醫在研究一味成藥的配伍。這是柳木的計劃,那些普通的醫生能找到病症就足夠了,讓他們再研究藥材,藥方太難。
所以常見病症可製造成藥,病人只須找到病症按時服用。
但這成藥也有很大的難度,僅配方這一點,一味柴胡清熱散就讓孫思邈等名醫研究了很久,最終的配方還有一些爭議。
送柳木過來的太監把大唐皇帝李淵的意思給孫思邈講過後就離開了。
孫思邈也沒迴避幾位名醫,更沒有給柳木診脈。孫思邈是知道柳木夫婦二人情況的,所以直接問柳木:“你準備再瞞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