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人結仇,隨著時間推移,漸漸淡化,這種例子並不少見……比如明英宗被俘之後,大明擁立了景泰皇帝朱祁鈺,後來奪門之變,英宗重新複位,他恨死了兄弟,景泰皇帝什麼都撈到。
但是到了英宗的兒子憲宗朱見深繼位,還是給了叔叔諡號景皇帝,後來到了南明的時候,朱祁鈺才正式撈到了廟號代宗!
總而言之,趙禎又把宗室的部分處理完畢。
下面就是將門。
傳說中的那個名冊,大部分的將門都在其中,並且還陰謀反對太宗。
趙禎是很在乎的,他倒不是擔心將門會作亂,而是一旦捅出來,不得不處置將門,原本失衡的朝局,就會更加動蕩。
正因為如此,趙禎才猶豫不決,想要放過富弼,可問題是王寧安把富弼給逼死了,事後證明,所謂的名冊並沒有出現,大家只是傳言而已,或許手握名冊的人也清楚,都快一百年的陳芝麻爛穀子,早就失去了威力,幹脆不要捅出來,免得引火燒身。
趙禎鬆了一口氣之餘,卻也不可能完全放過將門。
他已經給石家、潘家、甚至包括曹家和楊家降旨,要求他們把自家的子弟,還有部曲,挑揀一半,送去西域,而且趙禎還規定,以後想要承襲爵位,必須有軍功!
開什麼玩笑,宗室子弟都要降等,你們將門多什麼?
難道還比老趙家人尊貴?
沒有軍功,就老老實實當普通人!
趙禎展露出鐵腕無情的一面,將門也只能摸摸鼻子認了。
從頭到尾,趙禎把所有勢力,都處置了一遍兒。
可唯獨沒有動文官。
事實上,隨著宦官、宗室、將門統統被壓制,文官一家獨大的態勢就顯露出來。尤其是文彥博,在耆英社倒臺之後,他不論資歷,手腕,還是地位,都是大宋朝最頂尖的人物,幾乎無人能與之相抗衡。
尤其是王寧安封王之後,裡裡外外的朝局,都要聽從文彥博一個人的安排。
這也是趙禎當初猶豫要不要處置富弼的原因。
殺人很容易,可殺人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弄來弄去,所做一切,都成全了文彥博,那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
文彥博如果是個正直的人,值得託付的重臣,也就罷了。
可經過這麼多年,趙禎早就看透了,文彥博這個老貨實在是不可靠,他一肚子壞水,比誰都精明,又毫無廉恥。
讓他執掌大權,變法很有可能被廢了,整個江山社稷,都會有危險。
就在皇帝著急的時候,由蘇軾操刀,王寧安授意,一封彈劾表章送到了趙禎的面前。
文彥博在老家建豪宅,超出了臣子的規制,並且所選地址,有龍氣環繞,附近村民曾親眼目睹,有朵朵祥雲,狀若蓮花,從天而降,落入文府,流連良久,飄飛而去。有當地道人言說,此乃龍虎之氣,貴不可言,日後有至尊出現……
蘇軾在最後寫到,文彥博在此等地方,建造宅子,居心叵測,昭然若揭,如不嚴懲,簡直天理不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