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安封西涼王,駐地在涼州,當然了,此刻涼州還在西夏的手裡,需要搶過來。原則上他的封地東接秦鳳路和橫山一線,向西延伸到沙州,換句話說,整個河西走廊,全都是王寧安的封地。
他起到了一個連線中原與西域的作用,位置最關鍵,權柄最重。
第二個封王的是趙宗景,當然了,他之前也有王爵,但是有了封地,還之前完全不同。趙宗景得了一個高昌王的封號。
坦白講,王寧安知道自己兄弟的半斤八兩,可問題是別人不知道啊!
大家只看到了趙宗景自從十幾年前,出使契丹,南下交趾,這次又帶兵挺近幾千裡,打下一片基業。
趙家的子孫雖多,但是能有如此功績的,也就是他一個而已!
趙宗景受封高昌王,執掌天山南北,論起地盤,還在王寧安之上。只不過因為慕容輕塵的原因,博斯騰湖毀了大半,蒲昌海也受到影響,必須下大力氣,修整水利,才能站得住腳。
第三位王爺,出人預料,竟然是太子趙曙。
按理說太子封王,是最正常不過的。
比如趙禎,他先受封壽春郡王,加中書令,封升王,判開封府事,至於他爹,真宗趙恆,先後封韓王,襄王,壽王,加開封府尹。
縱觀大宋的太子,或是封郡王,或是封親王,然後執掌開封府,歷練本事,再改成單字名,然後就完成了所有功課,等著老皇帝掛了,就能登基稱帝。
趙曙完成了改名,封王和判開封府,這兩件事還沒有做,主要是他年紀小,又是萬眾矚目,眾望所歸,並不著急。
只是這一次趙禎不知道抽什麼瘋,給趙曙封了晉王,但是卻沒有讓他當開封府尹,而是把他的封地劃在了青唐,並且讓趙曙兼任於闐王!
這個安排,真是讓人摸不著頭腦,陛下到底打算幹什麼啊?
“以往殿下位置穩固,沒人敢窺伺神器,可這次有人把太祖一系推出來,讓陛下很不放心。”文彥博如實相告。
“所以就讓殿下先在青唐歷練,積累軍功威望?”王寧安又問道:“那為何要兼任於闐王?”
“這個……是于闐國的請求。”
文彥博將西域傳來的訊息告訴了王寧安,在大宋的幫助下,于闐有機會複國,可整個于闐國,尉遲氏,成年的龍子龍孫只剩下一個趙力,另外尉遲妍還有兩個穿開襠褲的弟弟。
趙力死裡逃生,得到了大宋的賜姓。由於當初是趙曙發現了他,並且給了他極大地恩惠。趙力覺得自己改了姓,是大宋的臣子,不能擔任於闐王。
尉遲妍女流之輩,那兩個開襠褲的小子,又沒法服眾,尉遲氏的幾個老家夥湊在了一起,商量了七天,最後他們決定,就此併入大宋,于闐國不複存在!
能做出這樣的決定,一來是于闐人的忠心,二來也是于闐狀況的確很糟,已經沒法獨自成為一國。
請求傳到了京城,趙禎有感於于闐的忠誠,並不希望于闐滅國,偏偏於闐又找不出一個國王。
所幸就讓趙曙兼任於闐王,正好太子在於闐遺民心中,地位很高,也表示大宋看重於闐,又給趙曙一個歷練的機會,一箭雙雕。
“還有沒有其他人封王?”
“有,是新興侯趙從鬱,受封哈密王。”
王寧安吸了口,從字輩,是太祖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