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護嘉寧軍司的安全,梁乙埋親自率領著5萬人馬,狙擊宋軍。
雙方的戰鬥一開始就無比慘烈。
宋軍前赴後繼,不計成本攻城,而梁乙埋把城中的百姓都集中起來,瘋狂抵抗,雙方陷入了膠著。
不過隨著狄青率領大軍越過橫山,攻破嘉寧軍司,是早晚的事情。
西起柔狼山東到牛心亭。
整個橫山一線,全部突破。
作為整個作戰計劃的第一步,可以說勝利完成。
為了這一線,宋軍足足共打了幾個月的時間,狄青和王寧安都付出了很大的心血,順利突破,更像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而且光是為了這一線,大宋已經損失了6萬人馬,耗費軍費上千萬貫,糧草更是不計其數。
只是真正打下來之後,王寧安才驚喜地發現,他們並沒有賠錢,相反,還很有賺頭兒。
橫山的部民,差不多有30萬人,他們還俘虜了近4萬西夏兵,同時黃河以南,大片的土地,或是農田,或是牧場,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光是繳獲的牛羊馬匹,就多達50萬。
只要把這片土地經營好了,至少能養3百萬只羊,光是出羊毛,5年之內,就能支付軍費開支,往後全都是淨賺,而且還有這麼大的一片土地,有錢也買不到。
王寧安一直覺得大宋的子民才是最會耕田,最會利用土地的人,把好好的土地交給西夏,或者契丹,簡直是焚琴煮鶴,是浪費東西!
所以還是物歸原主最好!
在清點所有戰果的時候,王寧安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原來在橫山一線的黨項部落全都牽走了,而且最好的戰馬、犍牛,在三個月之前,就陸續被帶走。
整個橫山一線,人馬不少,但是有戰鬥力的山跋子只有幾千人,號稱十萬的擒生軍也不見了蹤影。
戰鬥比預想的容易了不少,可是沒有摧毀西夏的主力,卻不是什麼好訊息。
王寧安覺得自己不是戰爭的天才,所有他面對勝利,更不敢大意,相反,還要加著一萬分的小心。
他不斷調動人馬,鞏固地盤,並且將歸附的部落內遷到西北等地安置,同時他撒出人馬,又和狄青種詁,商量著下一步進軍的計劃。
狄青和王寧安有同樣的顧慮,李諒祚或許早就知道橫山守不住,他們選擇了集中兵力,誘敵深入,這個關頭,必須慎重!
只是王寧安和狄青都忽略了,大宋壓抑太久了,三川口,好水川,慘敗的教訓,歷歷在目,簡直是許多名臣的夢靨!
打贏了,突破了橫山,拓地幾百裡,俘虜數萬人,還繳獲了那麼多的牛羊,佔了那麼大的一片土地,只要一鼓作氣,或許西夏就被抹除了。
高興!
除了高興,還是高興!
就連一直在後方的賈昌朝,都有點暈乎乎的,老家夥也沒問王寧安和狄青,便自作主張,大筆一揮,寫了一份洋洋灑灑的奏疏。
京城上下,頓時陷入了沸騰,咱們的趙大叔,破天荒宣佈停朝三日,普天同慶,他還跑到了太廟,去和祖先們報喜!
這個勝利,對大宋來說,真的有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