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這不是為了他們好嗎?”
蘇洵把話接過來,笑道:“朝廷這麼做,也是為了巴蜀的百姓好啊!”
陳希亮頓時被問得啞口無言,他扭過頭,看著外面繁華的街道,來往不斷的人群,忍不住迷茫了,或許真的是自己錯了?
……
“修直道,挖運河,其實都是一樣的。”蘇軾坐在了趙宗垕和狗牙兒的對面,一邊大啃著肘子,一邊說道:“都是基建,都要花很多錢,動用很多人工,建成之後,好處多多,一樣,一樣的!”
趙宗垕不服氣,“那,那為什麼隋煬帝挖了運河亡國了,而我大宋修了直道,反而商貿興旺,百姓拍手叫好?”
“這個……當然很簡單了。”蘇軾嬉笑道:“殿下,你知道隋煬帝打過高麗吧?”
“嗯,他都打敗了,損耗國力,弄得民怨沸騰,到處都是造反的義兵,隋朝二世而亡,他可是罪魁禍首。”
“哈哈哈。殿下睿智,那臣再鬥膽請殿下好好想一想,如果楊廣打勝了,他把高麗的俘虜弄到了中原,負責修運河。把他們都累死,用這些人的白骨,堆出來一條運河,不損大隋民力,天下又會如何?”
“這……”
趙宗垕瞬間陷入了迷茫,他想反駁,可是驟然想起,修直道就用了很多青唐俘虜。甚至從河北還送來了好幾批倭國和高麗的人,他們都是被海商帶過來,說是給大宋打工賺大錢的,結果全都送到了巴蜀修路,其中一大半都累死了。
趙宗垕在西北的時候,還見到過一些倖存的倭國人,被拉去充當民夫,向橫山運糧。
太子殿下,驟然發現,他最尊敬的師父,主持修川陝直道的王寧安,就是像蘇軾說的那麼做的。
和那位暴君楊廣的作為,幾乎沒有差別。
如果說差別,那就是大宋在青唐開邊贏了,而楊廣遠徵高麗慘敗……怎麼會,怎麼會?趙宗垕越發淩亂了,他過去以為歷來昏君、暴君、亡國之君,都是從裡往外,壞透了,無藥可救了,做出來的都是殘民害民之事,一顆心更是黑得和墨汁似的。
可驟然發現,隋煬帝或許和師父是一樣的想法,只是他運氣不好而已。
師父是壞蛋嗎?
肯定不是。
那楊廣呢!
他當真是明君?
可為什麼史書要那麼寫?
難道真是成王敗寇,不問是非,只問成敗?
但是,那孔曰成仁,孟曰取義算什麼?孔孟二聖不講成功,只講成仁取義,他們不是坑人嗎?
趙宗垕痛苦地抱著腦袋,又陷入了糾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