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西夏方面,一直沒安好心,想要陰死這兩萬人,想要討回所有的俘虜,讓大宋吃一個大虧!
現在想起來,反而是他們自作聰明,枉費了心機。
李諒祚和梁乙埋,等著盼著,他們之所以不敢在沙州就對宋軍動手,而是一定要藉助喀喇汗國的力量,把人騙到蒲昌海,費盡心機,耍盡了手段。
無非就是想要回最後的500鐵鷂子。
李諒祚已經重新徵召各部精銳,好生訓練,大宋陸續歸還了300俘虜,又給了800鎧甲,西夏好歹也是個幾千裡的國家,底子還是有的。李諒祚集中鎧甲和兵器,把鐵鷂子恢複到了1500人。
只有最後500俘虜歸還,再歸還一些鎧甲,3000鐵鷂子就能恢複戰鬥力。
雖然比起以往或許差點火候,但是絕對可以自保。
而且他也想好了,不要輕易攻擊大宋,小心儲存實力,西夏還是可以挨過最艱難的時光……
李諒祚算計很精明,只是他漏算了一點,那就是大宋君臣的決心!
或許大宋比西夏更想著要翻臉呢!
“陛下,如果臣猜得不錯,大宋或許會立刻發動攻擊。”梁乙埋的腦袋清醒了不少。
李諒祚遲疑一下,他也是精明透,大宋想要兩邊夾攻?”
沒等梁乙埋回答,李諒祚便不同搖頭。
“不可能,不可能的!自古以來分兵都是大忌,朕完全可以先派兵,把西域的宋兵解決了。而且還要喀喇汗國,還有西州回鶻,不會得逞的,絕對不會!”
李諒祚扯著嗓子大吼。
可無論怎麼看,都有些色厲內荏。
因為他已經無兵可調,大宋的攻勢全面展開了……
當兩萬人馬進軍西域之後,大宋全盤佈局的最後一顆棋子已經落下,剩下的就是收網。
狄青主持西北的戰局,陸續完成了15萬人馬的編練。
由於採用標準化訓練,基本上一年的光景,就能把一個青壯變成可用之兵。加之河北的軍工體系強大,完全能把這些兵武裝到牙齒。
這兩萬人能安全到西域,落地生根最好,即便去不了,或者失敗了,也不會改變大宋上下的決心。
趙禎已經幾次召集政事堂,著重商量對西北用兵。
王安石力推青苗法和方田均稅法,二法每年給朝廷增加兩千萬貫歲入,至於司馬光,他聯合皇家銀行,推廣紙幣,又能給朝廷增加一千萬貫收入,另外皇家銀行還可以承銷千萬貫的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