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年,王寧安不斷在宣揚對外作戰,從各種文章,到小說戲曲,幾乎是不遺餘力……而且隨著收複幽州,滅掉青唐,對外作戰連番勝利,普通百姓士人的心氣都高漲起來。
既然打仗有利益,為什麼不動手?
尤其是那些商人,更是最為熱切。
打仗要採購軍需,他們的作坊有錢賺,打贏了能開拓市場,獲得更多的物資原料,還是有利可圖,戰爭債券又是最好的投資商品,一本萬利,傻瓜才不願意買呢!
除此之外,吏治改革也激發了官員們計程車氣和鬥志。
以往是論資排輩,看學歷,只要是一甲二甲的進士,不出錯,按部就班,就能宣麻拜相……現在不行了,連三元及第的都被罷免了,要想升官,就要有政績。
試問,天下間還有比開疆拓土更好的政績嗎?
不說王寧安,光是王韶,入仕兩年,就成了一方封疆,靠的是什麼,還不是軍功嗎?
他能做到,我們為什麼不行?
不知不覺之間,王寧安已經塑造出了一個好戰的環境。
王老將軍戰死,就像是一記悶棍,把大宋這頭巨獸給打醒了!
宗室子弟投軍報國,新科進士投筆從戎,士兵同仇敵愾,青壯積極參軍,君臣上下一心,所有人的怒氣都燃燒起來。
來吧!
讓你們吃嘗嘗大宋的鐵拳!
……
如果李諒祚知道他的行動居然打醒了大宋,給西夏招來了無窮無盡的災禍,他絕對不會倉促下令。
只是這世上沒有後悔藥,而且此時的李諒祚更沒有絲毫的後悔,他沉浸在興奮當中。
大宋拿下了青唐,王韶積極拉攏吐蕃各部,並且把手伸向了西州回鶻,王韶根本不滿足從兩線夾攻西夏,他想著把西州回鶻各部拉攏過來,在西夏人的屁股後面燒一把火,到時候三面聯動,一起發難。
西夏不死都難!
王韶是個精於佈局的戰略家,眼光之高明,手段之強硬,讓西夏君臣頗為吃驚。他們真是想不到,一向文弱的大宋,居然出來了這麼一個異類!真是太難對付了!
李諒祚採納了國相梁乙埋和漢奸李清的建議,設下了一個圈套,伏擊老相公王德用。
“一戰成功,王老匹夫死了!”
李諒祚高舉銀杯,開懷大笑,“國相和李將軍妙算有方,神機過人,一戰替我大夏除去心腹之患,沒有了王老匹夫,西北再無人能抵擋我們的鐵騎!痛快,真是痛快!”
梁乙埋靠著妹妹的姿色當上了國相,本身又是漢人,並不受黨項的貴胄看重,甚至有很多人在私下裡瞧不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