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就是以往的經過,文彥博是哭天抹淚,頓足捶胸。
“二郎,老夫一顆忠心,天日可表。我給官家的建議,可沒有半點私心,更不想保護誰。我是為了官家著想,要早點結束亂局,王相公,你是知道老夫的,我絕沒有壞心思……”
王寧安實在是聽不下去了,你沒有壞心思,鬼才信呢!
不過事到如今,趙禎基本上接受了自己的建議,文彥博還要統領政事堂,王寧安也不想和他費塗抹了。
“文相公,事情沒有你想的那麼糟,官家還是要重用你的。”
“哦?王相公,你知道了什麼?”
王寧安笑道:“恭喜文相公,你要接任首相,執掌政事堂大印了。”
“首相?那,那政事堂還有誰?”
“暫時把曾公亮調回來,接任次相,然後增加三個參知政事,王安石,王珪,劉沆。”王寧安很輕飄飄說出了結果。
聽在文彥博的耳朵裡,卻彷彿一個炸雷。
趙禎全盤否定了自己的意見,卻採納了王寧安的主張。
曾公亮眼下還是開封留守,所謂次相,也不過是掛名而已。真正要緊的是三個參知政事。
顯然,王安石一定要主張變法,至於王珪和劉沆,這倆人都不是王安石的對手。自己往後的日子就要難過了,外有王寧安,內有王安石,內外夾攻,掉到了後娘手裡!
文彥博哀嘆了半天,還是有一絲竊喜,至少還往前走了一步,在驚天亂局當中,能保全性命,保住仕途,就殊為難得,還有什麼不知足的。
想到這裡,文彥博明顯沒有了剛才的沮喪。
“王相公,老夫鬥膽請教,西府要怎麼安排。”
“太尉狄青為主,負責對外徵戰,包拯升任樞密副使,主管日常庶政。”
文彥博就是一皺眉,狄青不用說了,那個包黑子跟自己也不是一路人,相反,他和王寧安走得很近,也就是說,日後西府他是沒法插手,都要聽王寧安的了。
老文只是一轉念,又客氣道:“二郎,陛下如此寬厚,想必是二郎替老夫說了話,患難見真情,二郎是真君子啊!”
王寧安哂笑了一聲,“文相公謬贊了,我是什麼人,自己清楚。你也不用給我臉上抓肉,我想文相公應該清楚,當務之急是什麼?”
老文見警報解除,就恢複了往日的高深莫測,竟然當著面裝起了糊塗。
“老夫實在是不知,還請王相公指點。”
王寧安搖搖頭,真想問一句:你個老貨,不裝能死啊!
“文相公,政事堂的人員補齊了,自然是要解決百官求去的問題……你有什麼主意……當然了,立太子不算!”
文彥博被噎得沒有話講,他沉吟了好半天。
“王相公,你瞭解文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