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琦還告訴兒子,讓他也不要留在京城,趕快外調,走得幹幹淨淨,不留下一點把柄,就算王寧安有心找他算賬,都沒有辦法。
……
“這個老貨,鼻子夠靈的!”
身在劍閣的王寧安,接到了文彥博的密信,說的就是韓琦外調的事情。
蜀中一片亂局,張方平是希望王寧安能多留一段時間,把交子徹底穩定,一些後續的事情也處理好。
可是王寧安不願意多留,他手裡頭有著大把的證據,不讓王拱辰和韓琦付出代價,豈能罷休!
因此王寧安在清查了交子務的爛賬,掌握了鐵證之後,立刻動身回京,隨著他進京的還有益州知府王素!
這位王大人因為站在江卿一邊,和他們一起逼宮,已經惹惱了趙禎,皇帝親自下旨,革去他一切職務,回京接受審問。
原來的益州知府,留給了蘇洵。
按理說蘇洵是蜀人,不能做這個知府。
但是蜀中剛剛經歷交子大亂,必須一個懂行的人坐鎮,蘇洵本身是幹吏,加上王寧安的因素,還有三蘇的名氣,讓他坐鎮一段時間,是最恰當不過的。
王寧安匆匆北上回京,他還帶著一個囚犯,不是別人,正是蘇軾的表兄程之才。
經過醫生調治,程之才躺了三個月,才能勉強下床,昔日的小白臉,多了好幾道瘢痕,面目猙獰醜陋,身體佝僂,全然沒有了濁世公子的風采。
程之才滿腔都是怒火,他知道自家被查抄了,親人全部淪為階下囚,有的還被送到了劍閣修路。
能想象嗎?
錦衣玉食的公子哥,揹著百十斤的石頭,行走在山野之間,忍受著烈日暴曬,一滴汗珠摔成八瓣,不停勞作……
“殺了我吧!士可殺不可辱!”
程之才瘋狂教訓,“蘇子瞻,你快讓王寧安殺了我,反正程家都完了,我也不想活著了!”
蘇軾從外面進來,看了看錶哥,呲牙一笑。
“你真不想活了?”
“當然!”程之才怒道:“蘇子瞻,看在姑母的面子上,給我一個痛快吧!”
“嗯,那好,你跟我來。”
蘇軾把他帶出來下榻的行轅,踏著崎嶇不平的山路,大約走了5裡遠,就是川陝直道的工地……
為了規劃這條道路,皇家百工院派出了最強陣容,經過仔細勘察,確定了益州至鳳翔府之間的線路。
所謂直道,並不能修城筆直平坦的一條,大宋也根本沒有這個施工的能力,至於橋梁和隧道,更是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