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的洛陽,依舊寒冷,數千名士子,加上送考的親朋好友,足有幾萬人,黑壓壓的,天不亮就出動了。
他們手裡提著燈籠,緊趕慢趕,向著位於太學的考場趕去。
只是大家夥一出門,就發覺自己的準備是多餘的。
寬闊的道路兩旁,點滿了鯨油路燈,將道路照得如同白晝,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早早亮天了呢!
不同以往,水泥製成的道路,足足能並排通行16駕馬車。
為了營建新都,文彥博也著實下了一番功夫,他派遣人去考察開封禦街,又去平縣觀察,無論如何,堂堂帝都,不能比一個縣城還差。
文彥博把這一套都引進過來。
在道路兩旁,有下水道,還有移種的樹木,唯一美中不足,就是大冷天,樹木還都凋零著,光禿禿的毫無美感可言。
但即便如此,也讓人震撼不已。
士子們不止一次在街頭上走過,可唯有這一次,他們清楚感到了帝都的龐大雄偉。一想到鯉魚躍龍門,即將為這個帝國奉獻才智,他們便渾身戰慄,激動不已。
尤其是六藝的學子,大家還都記得,那一塊“為大宋之崛起而讀書”的石頭。
最初大家夥還略有懷疑,什麼叫大宋崛起,難道物阜民豐,安居樂業的大宋不是盛世嗎?何至於用到崛起二字?
經過了這麼多年,大家夥漸漸的接受了這句話,並且刻入了骨髓。
國事蜩螗!
內憂外患!
尤其是經歷西北的亂局,大家才驀然發現,偌大的西北,竟然有許多人吃不起鹽,穿不起衣服,終年勞作,卻只能喝稀粥,吃野菜,每天都被饑餓折磨著,瘦小枯幹,還不到三十歲,就滿臉黑紅,出現深深的皺紋……
“諸位同窗,十年寒窗,師長栽培,是龍是魚,在此一舉了!”韓宗武大聲喊道。
就連最乖張的呂惠卿和章敦也頻頻點頭,深表贊同。
唯一例外就是蘇軾,這家夥的腦袋構造和普通人永遠不一樣。
“我說,要是會試能推遲幾天,等案子審完再考,那該多好啊!”蘇軾看了看兄弟,“要不咱們放棄吧,等下一科……”
他還沒說完,腦袋上就捱了一拳頭!
回頭一看,正是蘇八娘。
“姐,你幹嘛打我?”
“打你個不開眼的!”蘇八娘兇巴巴道:“一科就是四年,你有幾個四年可以浪費!我告訴你,要是考不上進士,就把你鎖在閣樓上,苦讀四年!”
蘇軾一聽,嚇得忙縮脖子。
“我錯了還不成,人家就是那麼一說!”
“哼!說也不行!”蘇八娘氣得眼睛冒火,她這個兄弟,什麼都好,就是太不著調了。
“這樣吧,你老實考試,我去大理寺旁聽,保證把經過都記下來,回頭告訴你!”
“哎!”蘇軾樂開了花,“這才是我的好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