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安攜著欽差大臣的威風,第一道命令下去,就在巴蜀大地炸響了一顆驚雷。
隨著欽差使者,帶著告示,沖到了州府軍縣,將訊息貼出去,一時間百姓感恩戴德,全都鬆了口氣。
道理很簡單,普通百姓自給自足,天府之國,近年也沒有災荒,收獲是很不錯的。巴蜀的女子勤勞,起早貪黑,織蜀錦,足夠維持一家人的生計。
最麻煩的就是朝廷的稅賦。
因為各種苛捐雜稅,除了田賦之外,其他都要用貨幣結算,而近些年,田賦也開始徵收貨幣。
普通老百姓買賣商品,以物易物,不用錢也行。
可朝廷的賦稅不成,如果交子幣值穩定,用交子納稅沒什麼,可現在交子貶值,各地衙門都不收交子,反而催促百姓用銅子交稅。
這下子可就麻煩了,市面上的銅子本就不夠,老百姓掙的是多是交子,而納稅卻要用銅子。
其中吃了多少虧,用腳趾頭想也知道。
王寧安的第一道命令,就是針對這個現象。
只要交子還能納稅,一貫交子值200文,雖然比之前便宜了,但至少能讓大家喘口氣,不至於被逼上絕路!
原本躁動混亂的巴蜀,天降甘霖,一下子冷靜了不少。
大儒王方就在軍營,親眼目睹王寧安下達命令。
老頭子很是激動,山羊鬍子不停顫抖。
他連連誇獎,蘇洵也很受用。
說句實話,蘇老泉一直不太滿意女兒的婚事。
尤其是三蘇之名,天下皆知,可是蘇家唯一的女兒,掌上明珠,居然給人當了二夫人,讓蘇老泉情何以堪!
雖然也是趙禎賜婚,明媒正娶,和偏房側室完全不同,但是蘇洵的心裡總覺得有個疙瘩兒,以至於這些年他都不大去王家拜會,偶爾見到,也不給王寧安好臉色。
這次回巴蜀辦差,未嘗沒有衣錦還鄉的味道。
王寧安一道令子,解了家鄉父老的難處,最有面子的還是蘇家,或許從此之後,不會有人再亂嚼舌頭根子了。
蘇洵的老臉露出了笑容,連帶著對王寧安也有了贊許。
“二郎,這一手不錯,可謂是開門紅,旗開得勝。”
王寧安卻老臉微紅,“岳父大人,說句心裡話,我這是瘦驢拉硬屎,不得不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