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歐陽修的疾言厲色,王寧安的這幾句話對趙禎觸動更大。
尤其是那句免費的最貴,讓趙禎恍然大悟。
錢家的算盤打得很精明,無非就是給皇帝一點好處,換來特權,然後大肆胡搞,十倍百倍從百姓那裡找回來。
可以說是用心險惡,居心不良!
想到這裡,趙禎語帶不悅,“錢愛卿,朕以為王卿說的很有道理,你以為呢?”
他怎麼說?
錢曖都快氣瘋了,好好的一條賺錢的路子,竟然讓歐陽修和王寧安給攪合了,他滿心怒火,恨不得把兩個人都給吞了,但是又無可奈何,不敢再強辯下去。
他只能哭喪著臉道:“陛下,臣思慮不周,可是臣絕沒有他們所說的壞心思,臣,臣大老遠到了西京,就是要孝敬陛下,改種棉花,究竟有多少的利,臣也不清楚,所謂兩萬匹,也只是隨口一說,如果朝廷有更好的辦法,臣樂觀其成。”
錢曖自打嘴巴,把剛才的話全都吞了回去,比起吃了一嘴蒼蠅還難受,在場的重臣不少心中暗笑。
這個錢家,真不愧是小算盤,可是你們再能算,還能算得過王寧安,被打臉也是活該。
……
終於,早朝結束,各自回歸府邸,王寧安一路都在盤算著,其實在東南推廣棉花,發展棉紡,是有利可圖的事情。
而且也是必須要走的一步棋。
絲綢、棉花、羊毛,哪怕到了後世,這也是最關鍵的天然紡織原料,紡織業能帶來眾多的就業,還能促進技術發展,要知道工業革命就是從紡織開始的,這是必須要發展的,可問題是,不能按照錢家的設想來。
做生意將本求利,一切都按照規矩,老百姓種棉花,賣給作坊,織成棉布,商人銷售到各處……每一個環節,大家都有利可圖,自然皆大歡喜。
可問題是一旦每年拿出兩萬匹,無償給宮裡。
其他的各級衙門也想要,你伸手,我伸手,都當成一塊肥肉,沒準就能吞了數十萬匹棉布。
拿走了這麼大的一塊,縱然棉紡利潤大,也會入不敷出,還能怎麼辦呢?就只剩下低價收購棉花,壓榨棉農這一條路。
而且改種棉花之後,糧食需要外調,縱然老百姓能多賺一點,也可以透過糧價都給輕松剝奪了,別忘了,錢家也是東南最大的糧商。
想到這裡,王寧安突然想起了明清時期的江南織造局。
要知道,明清時候,中國的紡織業冠絕世界,每年海量的白銀湧入,可問題是為什麼沒有發展出工業,一直都在萌芽狀態呢?
問題就在織造局的運營模式上面!
每年都要拿出一部分的産品,滿足各級衙門的無底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