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路,就能把巴蜀和中原緊緊聯系在一起,甚至能輻射整個西南……蘇頌真正希望的是把鐵路一直修到大理,讓大理的銅礦,能直接運到京城。
或許到了那時候,根本不用動兵,大理就會自動納入中原的版圖。
……
“歷代能控制的疆域大小,取決於通訊和交通……通常情況,國家的版圖最多是馬跑一個月的方圓。因為這個距離內,如果出現了亂子,從各地調兵,通常三個月到半年之內,就能把人馬派過去……如果超過這個距離,就會出現一年也沒法派兵過去的情況,什麼都晚了……而且距離越遠,運輸消耗就越大,軍需糧草,人員戰馬,有七成都消耗在了路上,費了吃奶勁兒,打下一塊不毛之地,得不償失。這也就是歷代中原王朝,在天下安定之後,都會趨向保守的原因。對待四夷,也喜歡用懷柔的手段,以王道服人,有時候看似很吃虧,但卻是大智慧使然。”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算術,他們送來1000貫的土産,回賜30000貫,能把蠻夷樂得屁顛屁顛的,而中原可能因此少耗費百萬軍費,少死幾萬人,甚至十幾萬人……這個生意怎麼看都不賠。”
王寧安笑呵呵說著,在他的面前,坐著幾十個人,其中就有布政使蔡京,還有梁師成、童貫、高球等人,全都聚精會神,聽王寧安講課。
要說起來,王寧安此刻遠沒有表面上那麼輕松。
他創立了新政學會,自然要發展成員,在京有一大幫高官,在地方上,也要有足夠的人才支撐。
他會接下遼東行省平章事,就是想培養後續的人才。
前不久,他給張筠和陳希亮下令,讓他們推薦一些清廉正直,有辦事能力的官員……這兩位照著辦了,結果就把童貫、高球、梁師成推薦了上來!
老子要的是清廉的官吏,不是要大奸臣啊!
王寧安都懷疑張筠糊弄他,但是仔細一查,還真別說,和想象的不一樣。
就拿高球來說,他之前就是個運輸隊的司機,後來因為聰明好學,技術過硬,成了負責拖拉機隊的小吏。
在去年的時候,他帶著其餘的拖拉機手,在無定河兩岸,開闢出30萬畝耕地。
因為政績卓著,被推薦出任縣尉,擔任縣尉之後,他又花了三個月時間,實地考察,提出無定河的治理方案,建議修河堤萬大軍所需的糧食,他提出不但要種田,還要發展畜牧,發展漁業,把朔州一帶,變成長城腳下的江南福地!
高球的規劃做得太漂亮了,他不但有規劃,而且還落實了,幹得有聲有色。
也正因為如此,他才能得到推薦,成為新政學會的第一批——預備成員!
沒錯,王寧安本著寧缺毋濫的原則,從源頭上,就要管理好人員的選拔。
這不,他親自授課。
當初在六藝學堂練就的本事還沒有扔下,他中氣十足,侃侃而談。
“方才說了過去,但是一切都改變了,而改變的奧秘就在於鐵路!因為有了鐵路,我們可以用更快速度,瞭解到各地的變化,及時作出應對……而且鐵路不但有速度,還有可怕的運輸能力,可以迅速將兵員和輜重投放到千裡之外。有了這樣的利器,我大宋才有向外開疆拓土的底氣……我可以告訴大家,鐵路所及,就是兵鋒所至,也就是利益所至……鐵路沿線的地方,必將臣服大宋,乖乖成為我們的藩屬,他們根本跑不出大宋的掌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