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安和拗相公談了很久很久……終於,王寧安把情況弄清楚了。
他也明白王安石的意思,不能只看數字,要去考慮百姓的實際困難。
懂了這些,再回頭看王安石開出的藥方,也就豁然開朗了。
分田!
先讓百姓能填飽肚子,家裡再有一點結餘……只有這樣,辦學堂,培訓工人,才能落實下去。掌握了技術和學習能力,老百姓也才能跟得上工業化的腳步,享受工業化的成果。
另外分田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創造出一批稍微富裕的百姓,他們擁有消費能力,工廠生産出來的東西,不用完全指著海外,自己也能消費一部分,實現內部的迴圈,讓經濟執行更安全。
說到底,大宋是一個擁有億萬百姓的超大國家,大塊頭想要跑起來,遠不如小個子來的方便。
就拿日不落帝國來說,他們開始海外掠奪,殖民擴張,人口不過兩三百萬,而且還坐擁幾百萬平方公裡的海外殖民地。
他們只要發展造船、毛紡、威士忌就足夠了,國內的舊貴族,普通的百姓,傳統地主不滿,往海外發配就是了,一年發配幾千人,最多不會超過一萬人,就能天下太平,安安穩穩進行工業積累。
等到他們進化到蒸汽機的時代,人口也才一千萬出頭,卻擁有三千萬平方公裡的海外殖民地,迂迴的空間更大了,所以才能保證國內安穩。
說到底,他們玩的是成本非常高的工業化,只是人家本錢厚,有足夠空間折騰。
大宋擁有百倍人口,如果還按照他們的路子玩,沒等國富民強,就先玩脫了……要麼是四分五裂,先後發展不均,大家夥同室操戈,諸侯割據,要麼就是一波一波的農民起義,徹底將帝國摧毀,再重新開始一次治亂迴圈,絕對沒有第三條路!
為什麼中華幾次接近工業化,商業化,資本化的門口,全都鎩羽而歸,不是古人愚蠢,而是情況太複雜,根本沒法駕馭。
聽說王安石回來,司馬光也來了王府,他陪著聽了後半段的討論。
王安石突然對著他一笑,“我聽說君實兄交朋友,都喜歡問問人家有錢沒有,如果沒錢,君實兄可不願意交往啊!”
司馬光老臉一紅,王寧安笑道:“沒想到,君實也嫌貧愛富?”
“不不不……”司馬光連忙擺手,“師父,你這就是冤枉弟子了,我坐在這個位置上,管的就是錢,如果淨交一些窮朋友,他們困難了,求到我的門下。我是答應,還是不答應?不答應,朋友做不了,答應了,我的烏紗帽也就沒了,所以——弟子也是無可奈何啊!”
“好一個無可奈何!”
王安石撫掌大笑,“君實相公有無可奈何,百姓的無可奈何卻是十倍不止啊!”
司馬光被揶揄的有些怒氣,而且他也不盡認可王安石的論調。
“師父,愛惜百姓固然是對的,可慈不掌兵,義不理財。如果按照王相公的意思,把田分給了百姓,百姓便有了吃的,他們貪圖安穩,就不願意去工廠幹活了……所以說,無地的百姓,才是可以隨便出賣勞動力的工人,師父,這是你說過的!”
“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