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虧,哪來的這些戰馬。
8000匹馬瓦裡馬,加上王寧安手上的戰馬,一個騎士三匹,勉強能裝備3000鐵騎!
真是天助我也!
或許冥冥之中,自有定數,連老天爺都站在了大宋的一邊!
人有了,板甲有了,戰馬也有了!
鐵榔頭在手,何懼遼寇!
目睹這一切的趙禎尤為感慨,這不是老天保佑,而是厚積薄發,水到渠成。
平縣的生産,組織,動員能力,簡直讓人嘆為觀止,放在朝廷的軍器監,如何短時間生産出這麼多優質的板甲,又如何招募足夠的騎士。
至於戰馬,王寧安也和餘靖打過招呼,老餘也是出身六藝,不拘小節,做事主動,敢下手,會辦事。嶺南的軍屯也成效非凡,才能拿得出足夠的白糖去換取戰馬。
總而言之,趙禎很是嘆服,這才是辦實事的臣子,假如大宋再多幾個王寧安,再多幾座六藝學堂,何愁天下不興!
再有兩個月的光景,馬匹送到,三千鐵騎就能成軍。
王德用和狄青在挑選其他的輕騎兵,兩位將軍準備集中2萬輕騎,5萬步兵,這7萬3千人,就是大宋收複燕雲的全部準備。
趙禎對著自己的臣子,又是感動,又是欣慰,“盡人事聽天命,諸位愛卿,你們已經做到了最好,剩下的就是看遼國之變了。有機會我們動手,沒有機會,朕承諾大家,三年之後,朕帥兵親徵,不複燕雲,誓不罷休!”
“來,滿飲一杯!”
趙禎高高舉起了酒杯,君臣痛飲,只是大家夥的心都放在了遼國身上。不管是誰,實在是不想再等三年了。
耶律重元,你要給力啊!
……
幽州城,遼國的南京。
燕趙國王,皇太叔耶律重元正式起兵,自立為帝。
隨著重元一起起兵的還有他的兒子涅魯古,陳國王陳六,知北樞密院事蕭胡睹,原本駐紮在幽州的3萬人馬悉數響應,一起跟隨重元反叛。
出此之外,駐紮在範陽、易州、順州、薊州等地的5萬人馬,也紛紛追隨重元。他手上的人馬一下子就增加到了8萬。
重元頓時信心爆棚,這些年的辛苦終究沒有白費。
他當即降旨,命令蕭胡睹率領3萬人,殺入西京道,在進犯西京之前,他給自己的黨羽西京道留守耶律仁先送信,希望他能響應,和蕭胡睹一起,調集大軍,攻取上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