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獬沒有料到,王寧安竟然會當場拆穿他的謊言,這下子鄭獬也害怕了,他慌忙說道:“臣家中確實養得起戰馬,可朝廷取士,以策論經義為重,以詩詞歌賦為主……並無兵馬騎射,故此臣不曾練過,懇請陛下明察!”
王寧安笑道:“狀元公,不用害怕,我沒有指責你說謊的意思,只想請教諸公,朝廷需不需要弓馬騎射的人才,需不需要懂得打仗的文官?”
這回不用朝臣回答,趙禎直接說道:“自然是需要,燕雲未複,西夏未平,四方不安,朕一心求治,奈何手上無人可用,有心無力啊!”
範仲淹適時說道:“陛下,既然科舉是為了朝廷舉才,朝廷又需要有用之才,那為何不改革科舉?誠如狀元郎所言,他家中非是養不起戰馬,非是買不起弓箭,奈何朝廷不考,他也就不學了。由此可見,科舉內容,就是一杆大旗,指引著讀書人的方向。且不說漢唐兩代,就算立國之初,很多名臣名將也是文武通才,只是有所側重而已。近幾十年來,偃武修文,弄得書生四體不勤五穀不分,騎不得戰馬,提不起刀劍。假如天下太平,老臣無話可說。偏偏遼國西夏,幾十萬雄兵,他們可是自幼長在馬背上,莫非說每一次遼寇來犯,我們就只能感嘆騎射無雙,來去如風嗎?就不能做點什麼嗎?”
以範仲淹的江湖地位,又是一心謀國,他的話宛如黃鐘大呂,發人深省。
包括賈昌朝在內,也不能直接反駁,只好說道:“方才王大人也承認了,戰馬難得,很多學子還是有心無力的。”
王寧安笑道:“賈相公,戰馬固然不好辦,但各地早就有組建弓箭社的倡議,實不相瞞,就拿平縣來說,包括婦人在內,每年都要至少抽出半個月的時間,進行尚武訓練,其中弓箭就是重中之重。”
晏殊也說道:“沒錯,只要有心,總能找到辦法,老臣提議,朝廷在科舉取士之時,要多參考幾項內容,應該把騎射納入,不求精通,至少要鼓舞尚武精神,扭轉奢靡頹廢之風!”
圖窮匕見了!
韓琦和富弼幾個人互相看了看,都露出了濃重的憂慮之色。
本以為只是一場尋常的比試,結果越弄越多,越來越糟。
六藝學堂沒有光是吹噓自己,而是把矛頭對準了育才取士,甚至要改革科舉!所謀者大!
真的按照他們的設想辦了,六藝學堂就成了全天下培養人才的楷模,什麼四大書院,什麼各地的官學私學,一概要給六藝讓路。
而真正創辦六藝學堂的幾位老臣名士,就成了天下所有讀書人的導師,立地成聖,他們的主張就會像孔孟之道一樣,成為金科玉律!
絕對不行,一定要阻止!
問題是怎麼阻止?
範仲淹在慶歷新政的時候,就是大家夥的帶頭人,晏殊無論在文壇,還是在政壇,都地位尊崇。
這倆人重新出山,殺氣十足,一點都不講究禮儀面子。
如果真的被他們噴了兩句,就沒法混了。
正在舉棋不定的時候,狀元鄭獬突然站了出來。
他很憤怒,就在不到一個月之前,他年輕,瀟灑,科場得意,狀元到手,即將走向人生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