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也可以繼續留在交趾,變成完全的自耕農,甚至能把家人接到交趾,一同生活。
這套方案拿出來,趙禎看過之後,非常滿意,最令他欣慰的是沒有放棄老弱婦孺,而且安排了五年糧食返還計劃,最大限度保證災民能夠生存下去。
趙禎立刻點頭,下令王寧安著手操持。
上一次開發嶺南,就募集了700萬貫資金,這一次只有200萬貫,難度更小了,而且王寧安還保證了年利三成,有皇家作保,等於白賺錢一樣,誰能不答應。
光是曹家就買了50萬債券,另外河北的韓家也沒閑著,韓維被王寧安召到了京城,成為皇家銀行的同判,韓家為了支援銀行,一口氣認購了80萬貫,其餘的那點額度很快被瓜分一空,大家夥還覺得不夠勁兒,應在再來幾百萬才好呢!
王寧安可沒有盲目樂觀,他和文官鬧翻了,每一步都必須非常小心,風險太大的事情絕對不能幹。
200萬貫,就算賠了,他也能填上,如果再多,那可就不一定了。
簡短來說,錢迅速到位,人也就到位了。
曹佾和歐陽修都在陳州,有他們坐鎮監督,王拱辰有心搗亂,也沒有法子,更何況上百萬的災民,也讓他頭疼無比,能弄走那是最好不過了。
首批移民,8000人,伴隨著親人眼淚,戀戀不捨,離開了故鄉。他們跋涉了五天,來到汴河碼頭,坐上了船隻,一路進入長江,而後換乘海船,繼續南下。
在兩個月之後,陸續趕到了交趾。
下了船,這些人就傻眼了,眼前全都是整整齊齊的農田,分割成大小相同的地塊,都做好了標記,只等著他們認領。
除了有農田之外,最扯的竟然是還給他們準備了奴隸,每個人可以分兩個交趾的土著,由他們帶領著勞動!
那還等著幹什麼,趕快幹活吧!
就在災民們甩開膀子,開始新生活的時候,第一批分給老兵的田莊已經有了收獲。交趾土地肥沃,雨水日照充足,個別的畝産能達到三石,平均也有兩石三鬥。
交趾第一批10萬石糧食起運,船隊到了珠江口,稍作休息,在那裡還有嶺南産出的30萬石稻穀,一同向北方運去。
一來一回之間,開啟了著名的南洋航線,往返貿易。
船隊除了把大宋的人口運到交趾之外,還攜帶了絲綢,瓷器,茶葉,傢俱,奢侈品,首飾,農具等等……而從交趾等地運回來糧食,珍珠,象牙,玳瑁,孔雀翎,木材,礦石等緊俏物資。
……
王寧安借了200萬貫,其中100用來給災民安頓家人,100萬用來路上花費,僱傭船隻,購買農具,劃分田地等支出。
出乎預料的是第一次船隊攜帶的物資,在交趾等地販售,就賺了30萬貫,這還是交趾發生了內戰,民生凋敝,不然會賺得翻倍。
回來的船上,除了糧食之外,各種土産也裝了非常多,進入大宋之後,同樣引起了哄搶,仔細清點,純利超過60萬貫!
一來一回,將近百萬貫的利潤,一年按照三次計算,就是300萬貫!
難怪王寧安捨得給三成的年息,這丫的也太能掙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