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敦學聰明瞭,他只是在心裡想著,沒有把話說出來。
……
“大人,最近幾天,一共丟擲去5萬面銅鏡。”韓維報告道。
王寧安點頭,“速度如何,貨源還夠嗎?”
“除了頭一天買了2萬面之外,餘下的幾天都沒有超過1萬,昨天更是隻賣出了7600面。”
韓維道:“我們手上的存貨有15萬,足夠支應半個月,饒州那邊10萬面銅鏡已經起運了,另外湖州,應天等地都有銅鏡解送京師。我們又下令錢監的匠人加緊製作,貨源暫時是充足的。”
王寧安點頭,“那市面上的銅價呢,下來沒有?”
“下來了!”
韓維拿出了統計,京城的銅價過去幾天,就跌了三成,只是現在惜售的心裡嚴重,很多人握著銅料,不願意拋售出來。
“現在是較勁兒的時候。”王寧安淡淡道:“只要持續拋售,他們承受不住了,銅價就會一路跳水,回歸正常的價格,我們就把扭曲給矯正過來了!”
韓維感慨道:“大人魄力,的確非同尋常。過往誰能想到解除銅禁,反而能消除錢荒,大人反其道而行之,當真是高明。”
“還不到喝慶功酒的時候,你繼續盯著,汴京錢監那邊,讓工匠們加緊趕工,不只是銅鏡,其他的銅器也拿出來拋售,我就不信,還壓不下去銅價!”
從廢除銅禁開始,已經一個月的光景,京城的銅器市場就跟高空墜落似的,價錢一路走低,以最普通的銅鏡為例,最低的價錢已經不足兩貫。
隨著價格下降,反倒搶購之風消失了,每天銅鏡的出貨量只有3000面,還在快速滑落。另一方面,更讓人欣慰的是銅價終於大幅度崩塌。
現在市面上一斤銅料已經不到1貫錢,下落之快,絕對超出了所有人想象。
“妙啊,真是妙!”
趙禎每天都在盯著皇城司的密報,京城的大小事情,都逃不過皇帝的法眼,京城最大的德政就是銅價下跌,想要結婚的新人再也不用為了一面銅鏡糾結。
更讓趙禎欣慰的是銅價全面下跌,鑄幣成本大幅度下降,原本錢監要拿出幾十萬貫來收購銅料,經常出現虧空,現在只要幾萬貫就能解決,負擔一下子下降了十倍。
用個形象的比喻,原本的錢監就像是堰塞湖,裝滿了水,出點事就朝野震動,提心吊膽,現在水位下來了,不再是泰山壓頂,趙禎能不輕松愉快嗎!
“這個王寧安真是個人才,朕用他算是對了。”趙禎很高興,王寧安還頂著大理評事的官職,實在是有點對不起功臣。
趙禎大筆一揮,提拔王寧安為大理寺丞,仍判皇家銀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