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招兵,不但取消了刺字,還規定每個兵卒發放木製腰牌,在上面刻上士兵的名字,所屬的營盤,一旦丟失腰牌,要嚴懲。同時,持有腰牌,也享有優待,比如可以不用排隊進城,可以送兒子免試入學,突發疾病,就醫費用衙門負擔一半……
告示貼出來,平縣就炸了。
老天爺啊,當兵不再備受歧視,還成了香餑餑,好多良家子弟也跑了過來,黑壓壓的,隊伍排出去老長,一眼望不到頭。
這幾個出主意的壞小子也驚呆了,要招兵不錯,可不能全城的青年都過來啊!
他們緊急商量,把原來的軍餉從一貫壓到了500文,至於那些優待,也做了限制。另外也依照大宋徵兵的辦法,擬出來徵兵的標準,比如要身高過五尺,體能過關,沒有疾病,身家清白,不要遊手好閑的懶漢,更不要打架鬥毆的兵痞兒……
經過了好幾天的忙活,徵兵工作總算是正常運作起來,每天都要三五百名合格的年輕人加入平縣的廂軍。
王良璟除了官階升上去之外,他的差遣也變了,一躍成為天雄軍都統制,駐防滄州,平縣等處。
為了保護榷場安全,王良璟手下管著十個營的廂軍,滿編為5000人,依照大宋的軍隊的尿性,不要奢望滿編,能超過3000人,就該燒高香了。
可到了王家這兒,非但要滿編,而且還不夠用。
王寧安和老爹商量過來,兵當然越多越好,可是也必須足夠精良,不能弄一堆烏合之眾,憑白惹人注意,還沒有戰鬥力。
爺倆商量之後,五千廂軍不變,再新招募1000名效用士,加上原來的部曲,就達到了1500人。
別以為人不多,要真是把這些人武裝起來,王家也就是僅次於折家和種家的將門力量了。
要說起來,賈相公也算夠意思。
賈昌朝臨進京之前,特別以保護榷場的名義,撥了兩個營的雲騎給平縣,這兩個營原本都是駐防大名府的,按理說應該是一千騎兵。
可是到了滄州,卻連一百人都沒到!
他孃的,九成多的空額,還有沒有天理了?
而且看看這一百來人,王寧安都哭了,全都是老弱病殘,更令人發指的是居然連一匹馬都沒有,只有五十多匹騾子,還有二十幾頭驢!
姓賈的,你玩人是不?
正在王寧安憤怒的時候,王德用送來了一封信,王寧安的腦袋涼快了。
老將軍在信中很感嘆,他雖然出任經略安撫使,也有心照顧王家,多給他們一點兵,可是總有人閑言碎語不斷,說老將軍騙他王家,結黨營私,弄得王德用很不好辦。
看到這裡,王寧安這才如夢方醒。
敢情人家賈昌朝早就猜到了,讓王德用上位又如何,老將軍的武將身份決定了動輒得咎,根本沒法隨便照顧王家,倒不如賈相公來的方便。
給你兩個營的名額,那是給你們家擴充騎兵開啟方便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