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之前準備接受禪讓時,郭嘉並不在軍營當中。
而趙風記得,曹丕雖然‘逼迫’劉協禪讓了帝位,而且把國號也改成了大魏。
但最後司馬昭之子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即位為帝,曹魏江山便落入了西晉的手中。
之後司馬懿第九子司馬倫,‘逼迫’自己的侄子晉惠帝司馬衷,把帝位又禪讓給了司馬倫,由此便引發了八王之亂。
從而間接的導致了後面的五胡亂華。
所以從趙風的記憶來看,郭嘉的建議,還是非常有先見之明的。
如果趙風接受了袁耀的禪讓,那麼後世指不定有多少人會效仿。
但趙風又知道,帝位更疊,乃是歷史的常態。
以後真有人能‘逼迫’自己的子嗣,禪讓出帝位,也不算什麼。
只是如果引發了類似八王之亂、五胡亂華這種事,就不是趙風願意看到的了。
但真要去解決這個問題,那就太麻煩了。
趙風一時半會,也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畢竟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就像趙風當初準備接受袁耀的禪讓,也沒想到會遇到後續這麼多的麻煩事。
而如果要避免這種情況,要麼按郭嘉所言,以後不接受袁耀的禪讓,全憑自己來打天下,自己最後自立為帝。
要麼就要想出更多的辦法,來制約這種事情的發生。
相比起來,趙風現在,更願意去想些辦法,來制約這種事情的發生。
畢竟趙風清楚,雖然現在自己勢大,但在沒有自己的歷史當中,曹操在沒有經歷赤壁之敗前,也是強橫一時。
恐怕曹操本人,也沒有想到過,他會在赤壁戰敗。
同理,趙風現在看似強大,但誰能保證,以後的戰事,也是順順利利的?
何況,如果要自立為帝,除了需要消滅曹操意外,還要滅掉劉表、劉璋、孫權、劉備等人。
另外,秦王白文,涼王馬超,袁耀的勢力,也都需要全部消滅掉。
這裡面的變數,那就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