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風先開啟文書,仔細查閱了一遍。
其中主要內容便是,司隸、青州、徐州,已經改用新法,那麼便需要派遣大量熟悉新法的基層官員,前去赴任。
另外,還要派遣各書院大量的老師,前去建立新的書院。
這三分竹筒裡,分別是基層官員、搖籃書院、其他各書院,分別各自推選出來的名冊。
看到這個情況後,趙風內心一動,感覺到了推廣考試的最佳時機。
趙風雖然在變法郡地,建造了大量的書院,以準備普及基礎教育。
但在選才這一塊,依然用的是老辦法,還是舉孝廉制,也就是舉薦制。
畢竟趙風成立了這麼多書院,本身就要背負不少的壓力,不可能一次到位,全部大刀闊斧的去改變。
否則世家、豪強,根本接受不了,從而會引發對立的情況。
一但出現內患,那對外戰爭也不用打了!
雖然趙風大量建立書院的舉動,看似比較出格,但這類書院,本身就是存在的。
比如王烈、邴原等人,他們當初一個就是自己在青州建立了書院,一個是以前在書院求過學。
所以趙風的舉動,雖然看似出格,但世家、豪強,也不是不能接受。
但你要是直接推行科舉制,那就是動了世家、豪強的乳酪。
畢竟世家、豪強,他們之所以強大,就是因為他們有舉薦權,或者有人脈擁有舉薦權。
比如趙風當初,就是因為齊有軼的舉薦,加上自己的運作,最後才當上九門令的。
另外,龐統也是手持黃承彥的舉薦信,前來投靠的。
你要是直接一刀把他們的舉薦權都收回了,連一個鄉的有軼,也就是最基層官員,你都給得罪了。
這批人,不反你,反誰?
而這次司隸、青州、徐州,需要大量的人員,趙風便可以找個由頭,先從內部開始試行。
畢竟這些人,本就是被舉薦上來的,因為人數眾多,我弄個考核,來篩選一下,不過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