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曹操在東海郡,留下夏侯兄弟的五萬左右大軍,他自己率領的大軍,也就七、八萬左右。
而派出長子曹昂,分出一半兵力,去陳留郡圍堵華雄,就分去了三萬五千到四萬的大軍。
也就是說,曹操留在河南尹的大軍,也就不足四萬大軍!
其中還有一萬兩千到一萬四千的大軍,乃是張燕統領的。
張燕率兵反叛曹操,曹操的大軍,也就只剩下兩萬五千人左右!
曹操身邊的大軍,何時這麼少過?
簡直就是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何況,曹操還因為喪子後,頭風發作,昏迷了過去。
加上領兵將領與謀士之間,意見出現了分歧。
簡直就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張燕率領曹操留在河南尹三分之一的大軍,在反叛的當天,便給予了曹軍重創。
可惜,曹操身邊的大軍,本就是精銳之師,加上超一流的將領、超一流的謀士迅速統一意見,也就一開始被重創了一下,之後就站穩了腳步。
曹軍站穩腳步後,張燕知道單憑他的大軍,無法正面擊潰曹軍,所以便改成了拖延戰術,以等候魯肅的大軍過來合圍。
張燕一改變戰術,曹軍那邊就知道張燕的用意,畢竟魯肅的大軍,就在附近,就連二流將領,也能猜測的到結果。
所以許褚、于禁等一幹將領,帶著少量士兵斷後,荀攸等謀士,兵分十路,帶著昏迷的曹操,迅速逃離了戰場。
等魯肅率領大軍趕到時,許褚、于禁等超一流將領,帶著不足百人的斷後士兵,撤離了戰場。
魯肅率兵追擊了一陣,發現曹操兵分十路逃離戰場後,便停止了追擊。
畢竟單獨追擊,追到的機率太小,何況明面上是十路,暗中說不定還會有幾路人數不多,但卻是帶著曹操本人逃離的。
如果跟著分兵追擊,又容易被曹軍集合起來,各個擊破。
所以魯肅最終選擇了停止追擊。
最後魯肅向趙風請罪。
如果不是魯肅率兵去晚了,完全可以把曹軍合圍起來,這樣曹操說不定就直接被解決了。
這種事情,趙風怎麼可能怪罪。
從文書內容判斷,趙風便清楚,張燕肯定沒有事先派人,把反叛曹操的計劃告訴魯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