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黨郡上期的賦稅是四十七萬餘石。
因為遷移了十萬人過去,所以賦稅增加顯著。
不過因為都是新開墾出來的荒地。
所以産量不高。
按照人均來算,常山郡人均二點四石。
太原郡人均一點八石。
上黨郡人均二點二石。
這幾個資料,除了太原郡跟往年差不多。
常山郡和上黨郡,都是被新遷移過去的人口,拖低了一點,不過也就拖低了零點二石到零點三石左右。
太原郡是因為田地耕種過度,所以每年都在遞減,如果不休養土地,今年或明年,就會出現大面積絕收。
上黨郡是因為新遷移過去十萬人開荒,這些地産量不高,會拖累平均指數。
常山郡也是如此,不會沒那麼嚴重。
從資料上來看,這些糧食完全不夠百姓吃。
不過普通百姓是,人均一個男子,一個月吃半石糧食。
而小孩、老人、婦女,肯定吃的相對要少一點。
所以百姓的這點餘糧,只能勉強度日。
如果出現自然災害,導致糧食減産,百姓就無法度日。
這也是黃巾起義的根本原因。
因為百姓不起義造反,就會要餓死。
另外就是,這只是送上來的賦稅文書資料。
實際徵繳的賦稅,沒有這麼多。
因為趙風遷移十五萬人去上黨郡和常山郡時,已經說了,他們會減免一年賦稅。
所以常山郡應該還是一百三十餘萬石。
上黨郡還是四十七萬石左右。
都跟上一期差不多。
只有太原郡減少的,三十萬石糧食賦稅,是真的減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