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記載,旱極而蝗、久旱必有蝗一說。”
“只能靠今年冬天大雪,與來年風調雨順來自行解決了。”
接著魯肅又大概介紹了一下,根據歷次蝗災的情況。
先民歸納總結,蝗災的成因大概是。
在幹旱年份,河、湖水面縮小,低窪地裸露,也為蝗蟲提供了更多適合産卵的場所。
另一方面,幹旱環境生長的植物含水量較低,蝗蟲以此為食,生長的較快,而且生殖力較高。
同時,幹旱引起爆發性遷徙,由幹旱地方成群遷至低窪易澇地方。
至於還沒有沒有其他情況,就沒有摸索出來了。
趙風聽後,沉吟了起來。
靠大自然去解決蝗災,雖然是不是辦法的辦法。
但這樣一來,以後每隔幾年,依然會爆發一次蝗災。
尤其是,蝗災的爆發,還是伴隨著旱災一起。
本來就已經是受災之年,結果還要被蝗災在禍害周邊之地,讓災區擴大。
這要是短期爆發幾次旱災,那王朝都會動蕩。
而趙風知道,歷來皇朝更替,大都是由自然災害引起百姓吃不飽,然後流民到處流動作亂。
之後就有人起義造反。
哪怕被鎮壓下來,國家也是千瘡百孔。
處理的好,可能皇朝還會延續,處理不好,就跟現在差不多,各路諸侯紛紛割據一地。
趙風沒能力,解決所有的自然災害。
但貌似蝗災,還可以想點辦法。
那就是……讓百姓把吃蝗蟲,成為一種飲食習慣。
反正後世,有人喜歡吃所謂的烤蝗蟲。
好不好吃,暫且不說。
但說明蝗蟲起碼還是能吃的!
既然想到辦法。